全球超半數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說起胃炎大家都不陌生,但許多人不知道,很多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這個小細菌引發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預防。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定居在胃黏膜表面的小細菌,它的危害很大,會導致一系列臨床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全世界半數以上的人口。在我國的感染率也非常高,在不同地區感染率也有所不同。曾有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在北京的感染率為57%,上海為59%,廣東省最低,只有42%。北京、上海感染率高,可能與大城市基礎流動人口較多有一定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社會接觸面越來越廣,感染率也會越來越高。
小細菌可致大毛病。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會引發許多疾病。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尤其是活動性胃炎,幾乎100%都由幽門螺桿菌引起。
2.消化性潰瘍。如果得了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一定要考慮是不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如果不治幽門螺桿菌,潰瘍是治不好的。
3.低度惡性胃MALT淋巴瘤。低度惡性胃MALT淋巴瘤并不是胃癌,在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后,這個淋巴瘤會縮小甚至消失。
4.胃癌。胃潰瘍長期不好,或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又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務必要引起注意。幽門螺桿菌現在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為引起胃癌的頭號因子。如果胃炎老不好,一種結果會發展成淋巴瘤,另一種結果可能發展成胃潰瘍和胃癌,這與個人的飲食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都有關系。
50歲以上每兩年查一次。到醫院體檢時,可通過胃鏡和碳13尿素呼氣實驗兩種方式有效檢測幽門螺桿菌,后者更加便捷。一旦確診,要盡快就診。幽門螺桿菌高危人群應每2~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鏡;50歲以上者,每兩年做一次。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要驚慌無措,但也不要輕視。如果已經感染幾十年,形成萎縮、腸化、非典型增生等病癥,雖然不容易逆轉,但通過治療可以減慢癌前病變發展的速度。
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家庭集聚性,如果父親或母親有胃癌家族史,即使治好了,家人也有被感染的危險。所以,如果家里的某人需要治療,那整個家庭的其他成員有可能也需要同時進行治療。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