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農民工為何偏愛黑診所?

?
幾天前,在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一家溫泉工作的農民工胡樹雨得了重感冒,他在附近一家私人診所花了不到3元錢買的退燒藥,吃后休息了兩天,病好了。像胡師傅這樣的打工者一般感冒發燒實在扛不過去了,才會就近找私人診所瞧瞧。因而,在這個打工者聚集的村莊周圍,私人診所不止一二家,口碑好的診所價格不貴,生意也都不錯。
?
在豐臺區潘家廟村,一條胡同口的電線桿上用醒目的紅油漆刷了一個十字,箭頭指示著方向。筆者順著箭頭走上百米拐彎后再走一段,紅十字又出現在眼前一排平房的墻面上,上面寫著“有事請先打電話”和一個手機號。
?
撥通號碼,走出一位“便衣大夫”,將筆者帶進一間屋子。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內,擺放著一張單人床、兩個舊沙發和一個玻璃柜臺,里面的一些空藥盒和沙發旁兩個放吊瓶的輸液架,似乎就是這家個人診所的全部家當。這里開的藥都是散裝,不見市面上的正規包裝,很難得知其進藥渠道。
?
且不說大夫的看病水準如何,這樣的醫療環境和設備實在令人難消隱憂。筆者在這家隱蔽的診所停留期間,沒有見到有患者來求醫,詢問后才了解到,只有到了晚上,這里才有病人。
?
在豐臺區馬家樓的城鄉接合處,有一些特殊的診所白天收起招牌、掛上簾子,到華燈初上時才開門看病。筆者了解到,這些偷偷摸摸營業的“夜診所”是“黑診所”遭到嚴打整治后的產物,實質換湯不換藥。
?
據介紹,“夜診所”的顧客群相對固定,都是在周圍租房子的住戶,大多是外地農村的來京打工者。他們能找到夜診所看病,基本是靠鄰居朋友的“口口相傳”或通過同鄉介紹“慕名而來”。
?
“白天要打工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大醫院咱可看不起,小診所便宜又方便”。在建筑工地當小工的老劉說,他媳婦現在附近的市場擺地攤賣菜,夫妻兩人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在租房周圍的“夜診所”看。在他們眼里,去診所看病怎么也比自己去藥店買藥來得專業、放心。這份盲目的信任助長了“夜診所”的不規范經營,使其有了屢禁不止的市場空間。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