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罕見病都是基因缺陷

【byb.cn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道 記者 沙瓊】2月29日,四年一次的國際罕見病日正日,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主辦的2016年國際罕見病日宣傳片《感謝有你》發布會在京成功舉辦。
國際罕見病日(Rare Disease Day)由歐洲罕見病組織(EURORDIS)于2008年發起,確定2月29日為國際罕見病日,以這個四年一次的日子意寓罕見病之“罕見”。
《感謝有你》這支宣傳片從四個(軟骨發育不全癥、白化病、戈謝病、肺淋巴管肌瘤病)罕見病群體的故事,用四個人的小小故事映射出罕見病群體的生存現狀。它告訴我們,罕見病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而正是因為這些罕見病患者承擔了那些十萬分之一、二十萬分之一、四十萬分之一的患病幾率,讓其他更多的人獲得健康身體,所以,我們更應該感謝他們。
全球近7000種罕見病八成由基因缺陷所致
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至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而全球近7000種罕見病中80%是由于遺傳基因缺陷所致。其中一半患者在出生時或者兒童期即可發病。但是,目前只有不到1%的罕見病已有有效治療方法。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名字特殊的罕見病,如“瓷娃娃”——成骨不全癥,“玻璃人”——血友病,“月亮孩子”——白化病等,他們目前并不能治愈,而且還有很多已發現的罕見病仍然非常陌生,如白塞病、戈謝病、苯丙酮尿癥、結節性硬化癥等,甚至很多罕見病連醫生們都感到十分陌生。
地球上每一萬個人中,就有六到十個罕見病患者。有專家稱,我們每個人都帶有罕見病的基因缺陷,從這個角度說,任何人的基因都有“病”。目前,中國罕見病總患病人口約為1680萬,95%沒有治療方法。同在生命的起跑線上,他們卻無法堅持!
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表示,“罕見病領域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挑戰,全世界的患者在診斷、治療、醫保及社會融入方面都面臨一樣的挑戰”。
基因檢測成為罕見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介紹說,目前中國罕見病患者的處境是“缺醫少藥”。誤診、漏診率高,合法的治療藥物稀缺。而目前我們對抗罕見病行之有效的手段主要是提早發現與預防。基因檢測已經成為罕見病篩查與防治的重要手段。
有基因檢測專家曾說過,就基因層面而言,沒有人是完美的。平均每個人都會攜帶30個遺傳疾病的缺陷。一旦父母雙方都帶有相同的致病基因缺陷,孩子的患病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產前、新生兒基因檢測是早期發現罕見病的最重要方法。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世界衛生組織遺傳病社區控制合作中心主任黃尚志教授介紹說,一個病患表現出來的癥狀稱為表現型。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篩查出基因型上的缺陷,但最終呈現出來的表現型則是基因型和后天環境共同塑造的。因此,對已發現的罕見病患者做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基因,其實也是一種精準醫療。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