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崛起過程中要付出的代價

?
上行遇阻的社會
?
為什么上行遇阻?因為新的社會不平等正在出現,起點的不平等造成了結局的不平等。
?
身處改革開放前30年的中國,人人都被上行之社會所裹挾,有意無意展開個人與國家命運的快步走。個人生涯與國運密切相關,人人積極進取,個個都有上升空間與成長機會,天生都是于連索黑爾與了不起的蓋茨比。
?
這30年中國個體命運的詭譎波折,為近300年內所僅見:首富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今年首富,明年階下囚;是金子總會發光,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波還未過去,一波卻又來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和一夜風流的活劇日日都在上演。你完全可以指責其過程的粗鄙、簡陋與荒謬之處,但無可否認:那種種渴望改變個體命運的蓬勃意志、種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壯舉、代表自由精神的觀念激烈碰撞,是前30年所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
如今,社會大局初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已一目了然。贏者通吃的邏輯正在發揮效用,他們占據了最好的資源、渠道與話語權。后來者如想取而代之,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不僅如此,產業、人才和戶籍政策、部門管理體制、社會結構分工機制、財富分配機制、行業規則和潛規則、生活與安居成本等都成為個人進步的阻礙,個人發展的代價太大,成長成本太高,路徑變窄,到處有看不見的“天花板”,機會變得少而不均等。
?
中國的改革史就是一部權利的收放史,“放”是主旋律。改革開放,放權讓利,放開搞活,都有一個放字。收放主要指政府與民眾權利邊界的調整。放,就是放權,擴大自由。收,就是收權,縮小自由。中國的經驗是“一放就活,一收就死”。但眼下的現實卻是國家的權力邊界越來越大,個體的個人空間越來越小。
?
國家機構越來越臃腫,壟斷國企越來越強大。期待中的“大部制改革”幾度難產,數次機構改革之后都難逃“精簡—膨脹—再精簡—更膨脹”的惡圈,中國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養育了世界近1/4的人口尚不算難事,難的是30年近9%的GDP增長,數倍于9%的財政收入增長率,尚難以支撐這個世界上隊伍最龐大、最人浮于事的官僚體系。
?
經濟海嘯一來,財政收入吃緊,地方政府除了賣地就是賣地,稅務總局高喊“加強稅收稽查力度”,明眼人都明白:又一場剪羊毛運動開始了。央企等國家隊有天然免死金牌,受傷的依然是中小企業和中下階層。不要談還政于民了,更容易些的還產于民都難以實現:土地名為國有,卻以高價賣給地產商,開發成房子賣給老百姓還要課以重稅。
?
壟斷國企打著“發展民族經濟”的旗號,干的卻是與民爭利的事情。中移動日賺3.1億元,工商銀行成世界最賺錢銀行,靠的都是壟斷這塊牌牌。
?
中國是一個精英性特征極其明顯的國家,社會資源和利益被少數精英集團所壟斷,那種遵循“沉默的大多數”原則所提煉出來的共同體,則面目模糊,話語全無。珠三角的民工月薪十幾年來名義上都未見提升,更何況實際價值的下降!這直接決定了一旦失業,他們還是農民,只能離開他們辛苦建設和精心維護的城市。
?
至于商家、媒體和社會學家熱衷的“白領”、“金領”、“中產”等美麗標簽,在脆弱現實面前,看上去似乎是個誤會。的確,中國中間階層正在浮出水面,但其上行之途,困局重重,對于這些上行社會的生力軍來說,從畢業到工作,從成家到養家,從結婚到生子,從接受教育到找工作,從買房到生病,他們面臨大大小小的上行阻礙:如戶籍和行政管理制度陳舊、企業用人制度落后、勞資關系緊張、醫療費用昂貴、社會保險保障嚴重缺失等等。
?
顯而易見的現實是:近10年來,伴隨著房價市場化、醫療教育產業化、社會保障空白化,大多數中國人的大半生辛勞所得,已被銀行、房地產商、教育部門、醫療部門悉數拿走。的確,社會學家所談的理想中橄欖型社會要求更多的中間階層,但在上行中的中國,這個還沒真正到來的中間階層正在開始集體下沉。
?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