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崛起過程中要付出的代價

?
階層板結的社會
?
為什么階層板結?因為社會機制出了問題。
?
我們曾經自豪于新中國頭30年時期的無階層差別:依靠歷次政治運動,中國社會形成了簡單而差異不大的兩個階級(工人、農民)和兩個階層(干部、知識分子),這也是一種板結的、超穩定的社會結構。我們也曾興奮于改革開放后30年階層混亂時期的活力景象,所謂“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那種社會布朗運動的無序狀態是創業者、野心家、天才和自由主義者誕生的豐富土壤。
?
但不過30年,又不得不面對社會流動板結化、社會結構固定化的難題:改革開放把工農兵學商變成了現在的十大階層,但其中的真實邏輯卻如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言,中國又重回古代到現代以來一直沿襲的“潛水艇夾肉面包的社會結構”:上面一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龐大官僚體系,底下一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農民,二者之間其實一直缺乏一種比較精確有效率的制度來進行“數目字上的聯系”,中間階層始終難以出現。
?
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集團化是當下現實。社會的垂直移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平層面的移動,MBA班的精英們身家數以億計,廉租屋的鄰居們只求溫飽。權力可最終轉化為財富或名聲,反之亦然。不然你何以解釋重慶黑社會窩案中的夜總會“警方干股”,或華誼李冰冰僅為別人1/50的持股成本?
?
在欠缺社會保障與公平補償的社會機制之下,貧富差距的加大,只會導致階層的分化乃至板結。財富分化進而影響到包括教育、居住環境、休閑、視野在內的諸多資源,階層落差從一代人過渡到下一代人身上,財富和貧窮都將被世襲。
?
贏者通吃(更準確的說法是權者通吃)的邏輯則讓競爭者難以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官二代富二代從一開始就享有最好的教育、醫療、生活資源,而農二代貧二代卻只能為最微薄的資源奮斗,甚至連平等地占有食物、水和空氣的機會也失去了。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地區,富人們可以自由遷徙,窮人們卻只能被動接受。顯然,他們既沒有生存權,又欠缺發展權。
?
為數不多的幾種上行躍升方式也看似機會渺茫:高考看似公平,卻也有貓膩(重慶高考亂加分案);大學學費越來越高,已足以讓農家子弟卻步;而畢業之后依然前途未卜,創業無門,欠缺經驗、資金和技術的扶持,“空手套白狼”似的神話再也難現;報考公務員難于上青天,沒有權力背景,你亦難以在官場獲得擢升;貌美的女子可以通過婚嫁來改變命運,但每個人總有保質期,你不見90后都出來混了嗎?
?
連影視劇也開始心態炎涼起來:臺劇韓劇寶萊塢里常見的丑小丫邂逅王子、窮小子與富家千金私奔的橋段從來欠奉,有的只是孔雀男配鳳凰女的人間悲劇,其潛臺詞不言而喻:門當方可戶對,浪漫總要建筑在物質之上。
?
當然你還可以中中彩票實現財富夢,但不透明的彩票黑幕讓這一平民的最后希望都籠上陰影。貧富分區居住的倡議一出爐,就招致眾口非議,但事實正在形成:中國的貧民窟甚至更難走出百萬富翁,留給他們的資源和機會,已經不多。
?
適逢舉國同慶60大慶,展望下一個60年之際,“未富先懶”是慶賀聲之外的非主流之音。前30年的奮斗勁頭,悄然萎靡。不解決龍頭不舞、龍身下陷、龍尾沒奔頭的局面,遑論大國崛起,大國民崛起了。
?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