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費用低于理發嚴制其發展

【byb.cn 】(來源:人民日報)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服務價格都在漲,而醫療服務價格卻長期“沉睡”。技術勞動價值得不到合理回報,醫生就會“堤內損失堤外補”,通過提高物的價值來彌補人的價值
不久前,筆者在北京一家公立醫院做針灸,渾身上下扎了10多針。除了傳統針刺外,醫生還加上了電針和理療。因為傳統針刺無論扎多少針,一次收費只有4元,而電針和理療一次收費為10元。兩者并用,還比不上一次理發費。
針刺價格是醫療服務價格的一個縮影。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是1999年制定的,至今已執行了17年。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服務價格都在漲,而醫療服務價格卻在長期“沉睡”。價格是一支靈敏的“指揮棒”,直接影響著醫療行為。技術勞動價值得不到合理回報,醫生就會“堤內損失堤外補”,通過提高物的價值來彌補人的價值。以針刺為例,目前的醫療服務定價不是在鼓勵醫生提高技法,而是鼓勵醫生多用輔助器具。長此以往,很多中醫絕技將瀕臨失傳。
最近,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出臺《關于印發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明確“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格”。但是,目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實行價格雙軌制。公立醫院是政府指導價,民營醫院是市場調節價。民營醫院針灸費用一次為100元甚至更高,而公立醫院只能維持4元的價格。今年,除北京等地外,大多省份已經調整了中醫服務價格。河南、山東的收費價格均是每5個穴位20元,安徽、甘肅的收費價格均是每5個穴位15元,上海市中醫針刺治療價格為10元。即便是已經調價的地區,由于基數過低,調整力度太小,中醫醫療服務價格仍不到位。
價格改革是醫改的一塊“硬骨頭”。新一輪醫療服務價改的核心是破除以藥補醫,通過調整偏低的技術服務收費,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如果本輪中醫服務價格調整不到位,不能體現技術的價值,就無法真正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因此,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應堅持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的原則,讓政府和市場各歸其位,在“放”與“管”之間尋找平衡,確保醫務人員受鼓舞、廣大患者得實惠。
- [行業新聞]冰箱保鮮國際標準首次發布04-03
- [行業新聞]集采藥大降價 咋能降價不降...01-03
- [行業新聞]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12-20
- [行業新聞]九地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12-01
- [行業新聞]衛健委:推行醫院檢查結果互...11-29
- [行業新聞]京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08-24
- [行業新聞]中疾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11-26
- [行業新聞]北京發布重點場所AED電子...11-2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