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搶入高端養老 表面光鮮盈利難

【byb.cn 】(來源:北京商報)近年來,北京高端養老機構圈硝煙四起,社會資本爭先恐后擠入市場。昨日北控集團與北京萬科聯合公開發布了位于光熙門的新項目怡園光熙長者公寓,聯合進軍高端養老市場。至此,包括光大、遠洋、萬科等在內的多家“業外”社會資本集團都已或開始規劃在京落子高端養老機構。然而,在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卻了解到,這些看似十分光鮮、針對中高消費水平老人的養老機構,實際盈利狀況可能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反而加速投資布局意欲何為呢?

多家業外資本“切入”高端養老
近日,曾有統計機構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已開業的養老機構床位費普遍都在4000-6000元/月,然而,近年多個大型社會資本集團在京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卻大多都在平均標準的一倍以上。比如位于雙井的恭和苑老人的餐飲、護理等各項費用平均每月都在10340-33680元不等;而本次的怡園光熙長者公寓的收費標準普遍也都在1.2萬-1.4萬元/月左右。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保險、房地產等大型資本企業在京投資養老機構,基本都會將主要消費人群鎖定中高端,收費動輒上萬元甚至幾萬元一個月已經屢見不鮮了。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高管、政府官員、海歸華僑等擁有相對較高消費能力的老人選擇留京養老,不僅是那些“外行”資本扎堆投資高端養老機構,即使那些原本做“平價”養老機構起家的部分企業也開始向高端化的路線轉型。今年5月,光大控股以4.5億元收購匯晨養老67.72%的股權,正式進軍養老產業。光大控股匯晨養老收購團隊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杜曉堂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盡管匯晨此前以經營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民營非盈利(民非)養老機構出名,但經歷了光大控股收購之后,光大匯晨未來新開設的機構將主要瞄準高端,收費標準也會比現在更高。
此外,萬科于2013年時就曾在杭州良渚文化村試點高端養老地產,保利地產也通過投資建設和熹會老年公寓進軍中高端養老市場,平安人壽則推出了“尊御人生”保險計劃,為高端人士做養老規劃時提供更多選項。遠洋地產等集團也都對高端養老市場有所動作。
“吃力不討好”背后的“良苦用心”
如果說傳統的養老機構總被資本圈看做是一項長線、低利潤率投資的話,那么高端養老就是其中被視做是相對“投機取巧”的渠道了。上述養老集團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地產、險資等集團初期選擇從養老地產入手進入養老圈,就是希望以此來規避投資養老可能出現的低利潤、長線投資等風險。“然而,隨著越來越多高收費養老機構的出現,以及政府對于社會資本投建養老機構的鼓勵措施不斷加碼,高端養老機構也成為了它們圈定的新目標。”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端養老院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內高端養老院看起來賺錢,實際上盈利情況卻不是特別樂觀”。高端養老院的前期投入很大,如果是重資產,涉及拿地、開發、建設,如果是輕資產,則要長期租賃,做適老化改造。此外,養老院內50%的空間要拿來做餐廳、健身房、閱覽室等公共空間,只有附加價值,很難直接獲益。“如果不算前期投入,在入住率穩定在80%以上后,高端養老院在三年左右能夠實現現金流的平衡,但如果算上前期投入,輕資產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回本,重資產則可能需要15-20年才能收回成本。”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巨額盈利,但這一市場擁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在經濟仍處下行通道時,養老相比其他投資領域收益更加穩定,更重要的是,現在確實是各路資本在北京養老市場中“跑馬圈地”的良機,因此,即使暫時投資養老機構的盈利不樂觀,企業們也仍然愿意先占上自己的位置。樂成養老事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峻松在2014年就曾公開表示,恭和苑的用地全部通過招拍掛獲得,盈利模式就是在現金流持平的情況下,等待優質資產升值。
居家養老:社會資本的下一個目標
日前,在今年舉辦的中國國際養老論壇·陸家嘴峰會上,有專家指出,在北京,每月收費在6000-8000元的養老機構基本可以看做是中端養老。對此,中國老齡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指出,目前養老產業的需求就像一個橄欖球,極高端和極低端的需求從比例上來說都不占太多,中端需求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此外,隨著養老驛站加速在京布局,包括誠和敬等在內的多家資本雄厚的企業也表達對于投身這種新興業態的濃厚興趣。兩個多月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曾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透露,今后,本市將在社區養老領域引入連鎖經營思路,尤其是未來分布廣泛的社區養老驛站計劃引入“酒店集團”的經營模式,不少社會資本都積極公開表示出希望參與其中的意愿。
- [行業新聞]冰箱保鮮國際標準首次發布04-03
- [行業新聞]集采藥大降價 咋能降價不降...01-03
- [行業新聞]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12-20
- [行業新聞]九地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12-01
- [行業新聞]衛健委:推行醫院檢查結果互...11-29
- [行業新聞]京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08-24
- [行業新聞]中疾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11-26
- [行業新聞]北京發布重點場所AED電子...11-2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