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移動醫療盈利到底有多難?

移動醫療盈利到底有多難?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6-10-14 00:01

  【byb.cn XJ】10月5日,移動醫療之開拓者-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心梗去世,享年44歲。12日,在其頭七之日,其妻王小寶發祭文《一個人,和他的愛》,飽含血淚述說張銳為之奮斗終生的移動醫療事業,發出“浮屠塔,七千層,不知今生是何生?”之吶喊,更是道出了移動醫療盈利之困,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byb.cn

一、張銳死于殫精竭慮


  在筆者10.6日《春雨醫生張銳心梗亡深度分析》一文中,曾對張銳死于心梗的直接原因作出判斷,即不屬于血栓引起的冠狀動脈堵塞,而是整體氣血雙虧導致的心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氣血虧虛到了心肌嚴重缺血,最后發生“粘缸”了(心梗)。



  事實上,從王小寶一文中可以看出,根據保安當時描述的情況來看,張銳那天是在小區遛狗時突然倒地猝死的,并且去世時,沒有痛苦,表情安詳,甚至連掏出手機來拔打急救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如果他是因為血栓引起的心梗,肯定先期會有一個心絞痛的過程,此時他一定會拿出電話來拔打120,畢竟以其專業素養來看,他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但他卻沒有這樣做,或者說來不及這樣做。這就是我為什么說他死于殫精竭慮的原因。


  從王小寶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張銳應該屬于那種非常感性之人,實際上王小寶她自己也屬于這類人(沒有車房存款都嫁之人,一定是在精神上與張銳高度契合)。并且筆者認為,絕大多數的記者、文人,都屬于這類人,因為只有感性的人,才會文采飛揚,感動自己,才會感動他人,從張銳的從業經歷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點。


  但感性的人,常常會把事情理想化,或者說感情用事,寫文章可以,但做企業則不能這樣。張銳打造的春雨這個平臺,就屬于這點。作為一個文人,或者作為一個從醫生之家熏陶之下出來的文人,他確實懷有慈悲心懷,他想幫助眾人,所以才搭建了這個平臺。但作為春雨的資本方,絕大多數卻沒有張銳這種菩薩心腸,他們是唯利是圖的(其實這也并非貶義,資本的屬性本該如此),也正因為如此,多輪融資之后的張銳,已經變得身不由己,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缺少了話語權,被資本方逼迫,要分拆出春雨中最有有價值的“問診”這一部分上市,因為,資本方需要套現。張銳對此也反復強調,分拆上市這并非他的本意,但拿人手短,個人的意志,最終會讓位于資本的意志,在這種豐滿的理想,和骨感的現實之間,張銳的內心被反復的煎熬和拷問,最終是一種悲慘和無奈的結局,死于心力衰竭也許是他最好的心靈歸宿罷了。


  最能說明筆者上述觀點的是王小寶那句帶有佛家含意的話:浮屠塔,七千層,不知今生是何生?”我曾經反復研究這句話,不得甚解,最后求助于朋友圈,終于得到了一種如下的合理解釋:


  我們都知道那句常說的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張銳搭建的這個“春雨醫生”的平臺,實際上就是一個救無數人一命,普度眾生的平臺。如果說救一個人,可造七級浮屠,那面對七千層(這是一個模糊的數字,泛指眾生),那張銳現在造到了第幾級了呢?(今生是何生,意指面對未竟事業的一種無奈和無限惆悵)


二、想從醫療盈利有多難?


  我們將醫療分為大醫療和小醫療,大醫療泛指大健康,就是我們常說的預防醫學,關注的是人們日常健康狀況,而非疾病;小醫療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遍布各地的醫院,關注的是人的疾病。


  誰都知道要想健康,需要從預防入手,建立起合理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等一病不起了,才想起來這命有多重要。但事實是,當人的身體沒病到那種要命的地步時,又有多少人會未雨綢繆關注日常的健康呢?更何況,有人會為大醫療買單嗎?


  我的一位同行Q先生,從某著名的互聯網企業辭職創業,充滿萬丈豪情來從事小兒健康(包括小兒推拿)。時常會見他在朋友圈發帖子,來表明解決了多少小兒的健康問題,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雖然也時有紅包入帳,但真到線下要給家長開培訓班時,卻發現,那些在微信上充滿了無數感激話語的家長,全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他不由的感嘆,怎么那些半夜里給我打電話,要我給寶寶解決發燒、咳嗽、腹痛問題的家長,都不見了呢?不就交個幾百元培訓費嗎?這有多難呢?苦悶之情溢于言表。


  其實,Q先生從事的應該還算是大醫療,但卻面臨無人買單的尷尬局面。不是這塊沒市場,是絕大多數人就那點覺悟,孩子病的不行了,家長急的不行了,有求于你時,你說什么都行,給多少錢,他都認。可當孩子病好了,沒事了,你再找他時,他卻避之不及,他不會想到下次孩子病了會怎么辦,只管眼前,反正現在孩子沒事。這也就是為什么搞預防醫學、搞上醫的扁鵲的大哥不為人所知,反而是搞下醫的扁鵲卻成了神醫的原因,皆因眾人的悟性使然。


  有鑒于此,你也不要怪看病貴,看病難,也你別怪醫院黑,醫生服務差,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因為很少人有未雨綢繆之理念,更不愿意為知識付費,走到最后:“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就不難理解了。最新消息,兒科醫生的問題又來了,活累錢少,誰愿意干呢?(http://www.neimengedu.cn/doc_12957.aspx


  什么行業都可以賺大錢,唯獨醫療不行。歷史上,就沒有哪個做上醫的醫生掙了大錢而成為富人,即使像華佗、扁鵲這樣的有名的下醫,結局也大多很悲慘。中醫如是,西醫也好不了哪去。即使是西醫里的名醫,在財富上,也只能算高級白領,絕對比不上那些商業大佬。只有那些開藥廠的,才有成為大佬的可能。所以,張銳的普度眾生的理念,與資本的唯利是圖是格格不入的,這個死結,即使到了后張銳時代,對于春雨來說也是無解的,最終還是要服從資本的意志,而違背了張銳創建春雨的初心。


  那現階段,移動醫療難道就真的不能盈利嗎?當然可以,現成的模式就是將線上的病人導入給民營醫院,最后雙方分成。這個模式絕對的可以掙錢,但它違背了張銳的良心,他不會干。事實上,百度的魏則西事件出來以后,它帶給全社會的震動,使很多希望這種導入方法來盈利的企業,變得更加的小心謹慎和步履艱難了。這種是為什么我說,想從醫療盈利有多難的原因了。


三、問診成為春雨少有的亮點


  春雨的報告顯示,問診這一塊業務發展的很快,過去是靠補貼醫生來進行的問診的業務,如今已經可以做到不用補貼和與醫生分成了。“在線問診業務也確實具備商業變現的能力。公開信息顯示,春雨醫生迄今集聚了9200萬名激活用戶以及擁有49萬名公立二甲醫院以上的專業醫生。據財新網報道,春雨醫生去年的線上問診業務實際收入已達1.3億元,盈利3000萬。


  但事實上,這塊問診的業務的發展雖然快,但也是不可以持續的。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春雨搭建的是平臺,其中包括了問診的平臺,換言之,每一個在上面從事問診業務的醫生,都不隸屬于春雨,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名醫,你在春雨的平臺上可以有收入,你換到好大夫平臺,也同樣可以有收入,病人追的不是平臺,而追的是醫生。如果你還不是一個名醫,那么,你可以在春雨這個平臺上培養自己的用戶,一旦你出名了,成了網紅了,你就可以脫離春雨這個平臺了,甚至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自己建一個微信公眾號,根本用不著春雨這個平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平臺,還不用和平臺分成了。所以,像類似春雨這樣的平臺,實際上是在給他人做嫁衣。


  事實上,不只是問診這一塊業務,去年開展的如火如荼的O2O上門按摩服務(大健康的業務),最開始也是燒錢拓展市場,現如今,錢也燒不起了,也開始和按摩師分成了,導致按摩師流失嚴重,好的按摩師要不跑路,要不自立門戶了,結果導致很多平臺的業務發展速度大不如從前,只能勉強維持。其道理和前面一樣,自己把控不了企業的發展節奏和服務品質,為他人做嫁衣。


  從這個角度來看,醫學這一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想模仿著淘寶那樣搭個賣商品的平臺來賣服務,做成獨角獸那樣的企業,則是難上加難。因為商品最大的特點是標準化和同質化,品質上好管控,只要你這個平臺搭建好了,服務細節做好了,用戶就會停留在這個平臺。但搭建的醫療平臺則不同,你賣的不是同質化的商品,而是非同質化的服務,平臺無法控制服務的品質,用戶追求的也不是平臺,而是醫生,所以移動醫療企業很難成為淘寶類的企業,資本的逐利意志,最終會壓垮創業者的初心,張銳的悲劇也許只是開始,而非結束。


四、問診有前途但不會成為獨角獸


  春雨問診這一塊發展的不錯,說明在移動醫療領域會有很大的市場成長空間,事實上,別有病網(www.neimengedu.cn)和前文中Q同行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畢竟,通過手機,你可以用多媒體的形式來了解客戶的病情,便于快速診治。同時客戶也愿意為問診付費,特別是孩子的家長,對這一塊需求還是很迫切的。


  但由于每個醫生的時間有限,水平有限,每個客戶的病情又都有所不同,一個再有名的醫生,也不可能會服務無限多的人群,這和賣同質化的商品不同,因此,獨角獸的企業不會在移動醫療企業出現,但會出現很多準獨角獸的企業,比如我下面舉的這個例子:


byb.cn

byb.cn

byb.cn



  這是一個我經常看的有關政經形勢分析的公眾號,是由占毫和他老婆廚娘兩個人打理的。擁有近170萬的訂閱用戶,在垂直領域里,排第三名(前面都是官辦的)。10月12日,占豪過個生日,大家看看有多少人給打賞,就這一篇文章,就有將近6000人打賞,大家自己算算他一天的收入有多少罷,這個收入,我相信,比中國99%人都多,并且是可持續發展的。


  其實,不只是占豪,像張召忠的微信號“局座召忠”,也有數十萬的粉絲,他也開了打賞,但沒有公開,所以,我們并不清楚他的收入狀況如何。但張召忠已經發展了一個團隊,不像占豪是一人在寫,所以,其可持續發展的勢頭更大。


  那醫療問診領域有沒有類似的公眾號呢?當然多了去了,只是沒有像占豪這樣的受眾多罷了。畢竟,行業不同,一個醫生的精力、能力、領域和服務的人群是有限的。所以,資本與其說投資像春雨這樣的向獨角獸方向發展的平臺,還不如投資像占豪這樣的公眾號,不用花很多的錢,但卻可以投很多家,即使不上市套現,長期持有也是不錯的,絕無虧損的可能。


  總之,移動醫療領域的打法,絕對不可以簡單地模仿淘寶,那樣,張銳的悲劇,只不定會在哪個大俠身上重演。而資本的逐利和急功近利,只會讓移動醫療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就在寫本文時,又傳來“好大夫在線”裁員50%的消息(http://www.neimengedu.cn/doc_12951.aspx),看來,這是一個行業的問題,而并非只是春雨一家企業。


  這正是:春風化雨潤天堂,浮屠七千訴衷腸,銳意進取成先烈,普度眾生得康良!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