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陋習已成當今健康危害因素

?
“大部分中國人對健康的理解,還是有病治病,而西方的醫學模式,已經從治療轉變到了健康管理上——不是亡羊補牢,而是未雨綢繆。”
?
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助理兼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講述了醫學模式的轉變對一個國家國民健康的影響。
?
他說,約5000年前是超自然的神道醫學模式:人類認為疾病現象是由神靈或魔鬼造成的。因此,祈禱和驅邪是當時維護健康,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
?
約2500年前,來源于實踐的經驗醫學模式逐漸形成。在西方,出現了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平衡學說;在東方,出現了陰陽平衡學說。但缺陷是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展開有針對性的治療。
?
后來,以生物醫學為基礎的理性醫學模式占主導地位。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中期,人類首次控制住了一部分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疫苗、藥物、營養素和手術成為治療疾病最好的方法。
?
黃建始說,由于細菌學說和營養學說幫助人們在微觀世界里,找到了許多疾病的發病病因,就給人們帶來一個印象:好像所有的疾病都是病菌、病毒和缺乏營養素造成的,通過化學和生物手段殺死病菌和病毒以及補充營養素,就能解決問題。
?
但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既不是病菌也不是缺乏營養素引起的———它們是生活方式疾病。
?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胡錦華說,生活方式疾病大多是生活富裕帶來的疾病。“比如斐濟島國,原來糖尿病很少,因為吃的是原始植物,后來大量吃罐頭食品,現在糖尿病發病率很高。”
?
黃建始說,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了經濟的大崛起,但也帶來了西方國家60年前的慢性病挑戰。目前的中國,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有心血管病;中國煙民世界第一,地球上每診斷三個肺癌,就有一個是中國人;由于中國喝酒人數世界第一,所以酒精性肝病的發作率也很高……這些都不是單純用藥、手術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健康管理來遏制。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