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上千 現實關心你的人卻寥寥

【byb.cn XJ】國人現在普遍焦慮,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幾乎都處在焦慮當中。那位看官問了,啥是焦慮啊?不妨給你舉個例子,就是等人。約好了時間了,人未到,還聯系不上,那種心情就是焦慮。

移動互聯的應用,不知是拉近了你我之間的距離,還是相反。過去親朋好友聯系不多,但每次見面都是異常的親切,而如今,朋友到是成“圈”了,能給你點“贊”的那算是熟人,能給你留言的那可能是朋友,但真到現實生活中,關心你的人又有幾個呢?為啥如此?焦慮使然!
為啥焦慮呢?給大家分年齡段看看:
學齡前:健康
小學生:健康、學習、興趣班
初中生:小升初,擇校、中考
高中生:高考
大學生:相對是一個人成長階段較為輕松的時期,但又面臨戀愛、擇業、就業的壓力
剛工作的人:擇業、就業、租房
22-30歲:換工作、升職、戀愛、結婚,而最大的焦慮是供房
30-40歲:生育、升職、創業、還貸
40-50歲:上有老,下有小,健康壓力巨增
50-60歲:健康
60歲以上,健康和財富雙縮水的壓力,第三代的健康成長......
每位看官都能找到自己所處階段的壓力,大家想想看,是不是沒有哪個階段是能讓你輕松應對的。其實,人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于兩個方面,即,健康和財富,也就是前幾天我寫的文章《人到五十應該大修一次》(http://www.neimengedu.cn/doc_13979.aspx)中提到的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中提到了:人死了,錢沒花完和人活著,錢沒了的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普遍焦慮這樣的情況呢?
就是因為現在這個社會發展的太快了,快到了我們的靈魂跟不上身體的節奏。你以為前半生拼命創造出來的財富,可以給你后半生做物質支撐,但你會突然發現,CPI的每月上漲,不斷地吞噬你創造出來的財富,迫使你根本停不下來去享受財富,只能不停地設法讓你的財富不被快速地縮水。
20多年前,如果聽到誰是萬元戶,那可是個了不得的事,而如今,萬元戶可能是貧困戶的代名詞了。前幾天,微信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一封刷屏的中產絕望信:手握500萬,北京卻讓我無家可歸》,引起了無數北漂人的共鳴。這是對北京3.17認房又認貸購房新政作出的最強烈的反應,特別是對那些在3.17政策出臺之前,正在辦理購房手續的人,沖擊是非常明顯的,最后文章的主人公選擇的是逃離北京,而移民美國......,雖然,有網友斥責這是一篇移民中介機構的植入式軟文,但主人公在京買房的故事,想必相當一部分人有類似的經歷。
其實,如果你把看問題的切入點放大到全球,就會發現,幾乎能叫上名的,有頭有臉的國家都不太平,也就算是我們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還算穩定,但真具體到個體,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很多國人都患上我前面提到的焦慮癥。。
適度的焦慮,會提升人的創造力,激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焦慮,甚至發展到了焦慮癥了,那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那啥是焦慮癥呢?
焦慮癥,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癥,是神經癥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有沒有離開家,走出好遠,突然覺得,是不是家里的窗戶沒關上,或者煤氣沒關好的情況?有沒有下了車,走了一段,突然又覺得,是不是車門沒鎖好呢?
如果你頻繁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就是一種焦慮癥,又有人把之稱為強迫癥。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就是一心多用的結果。換言之,你在離家鎖上門的時候,精力沒集中在鎖門、關窗這件事上,而是腦子里在想別的事。而等緩過神來時,則會出現上述的情況。
我在崇禮滑雪時,經常會遇到有人受傷的情況。尤其是在雪季初,寒假初、周末這些時間段。來滑雪的很多人,心思還沒有從工作、學習狀態,過度到運動狀態,或者說,身過來了,心還沒有過來,所以很容易出現身心無法合一的情況。都說一心不可二用,但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邊滑雪邊接打單位、家里的電話,你想想,面對滑雪這種需要身心合一的高危運動,如此這般分心,怎么可能不出事呢?反而是那天天天泡在雪場里的人不容易出事,為啥呢?因為能天天泡雪場的,基本上都沒有雜事干擾,容易做到心身合一。
回到文章的開頭,為啥朋友圈上千人,到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關心你的人卻沒幾個呢?因為,現實生活中最需要付出的是時間成本。而現在社會上的人,哪個不是忙到四腳朝天呢?“忙”,把這個字拆開,就是“ 忄+亡”,直解就是“心死”,你就明白為何現在猝死的人這么多了吧?都是忙的。
我們不可能指望著國家不長CPI,因為,如果大家不把錢流動起來,都放在錢行吃利息,這個社會就會變得缺少活力了,而這不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勢。所以,不管你現在掙多少錢,都會面臨著財富縮水的問題,而想要享受到這個財富,你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既不能人死了錢沒花完,也不能人活著錢沒了。如何平衡健康與財富之間的關系,是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降低你的欲望,才有可能做到身心合一!著名導演馮小剛坦言:年過半百終于活明白了,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錢掙得再多又怎么樣?能帶走嗎?去西山采景,看了十幾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無處可尋,拿鑰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