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膝關節 不要成為你心中永遠的痛

膝關節 不要成為你心中永遠的痛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5-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當你平躺時,它的負重幾乎為零,當你站立和行走時,它的負重是你體重的1~2倍,跑步時是4倍,蹲和跪時是8倍;它僅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著我們整個身體的重量,它就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

  很多人喜歡拿膝蓋來調侃,“膝蓋中箭了”、“分分鐘給跪了”……事實上,膝關節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與大多數器官一樣,膝關節也會經歷不斷成長、達到巔峰、開始磨損、衰老退化的一生。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權威骨科專家,解讀膝關節在人生不同階段的特征及潛在危險,幫你及時做好防范。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博士 徐啟明


  一、成長期:要當心生長痛


  18歲之前是膝關節的成長期,這一階段膝關節的疼痛主要有以下3種情況。

  ①生長痛
  青少年的骨骼生長發育迅速,代謝產物易在膝關節處堆積,夜間膝關節附近或小腿前側常出現疼痛,即生長痛,是青少年生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度過生長周期就會自動好轉。

  青少年應注意休息,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可有效緩解疼痛。生長痛多是斷斷續續的,若出現持續性疼痛,要及時就醫,排除骨腫瘤、兒童白血病、青少年關節炎等疾病。


  ②脛骨結節骨骺炎
  11~15歲的男孩,生長發育快,且運動量大,容易患脛骨結節骨骺炎,表現為骨關節處有腫脹、壓痛、紅熱,伸屈膝或蹲起時疼痛加重。

  脛骨結節骨骺炎可自行痊愈,無需藥物治療,建議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跑、跳、蹦或長時間步行。急性脛骨結節骨骺炎如不能自行緩解,就需要看骨科醫生,接受鎮痛、消炎或固定等治療。


  ③盤狀半月板
  膝關節上下兩個長骨之間有一層軟骨墊叫半月板,外圍厚中間薄,有緩沖關節運動、保護關節面、增加關節活動穩定性的作用。
  盤狀半月板多由扭轉等外力引起,比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呈盤狀。盤狀半月板患者如果沒有出現膝關節疼痛、彈響、撕裂等癥狀,無需特殊治療;若發生撕裂,可手術切除損傷區,以免引起關節退變;手術前后,為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建議患者加強股四頭肌鍛練。
  在青少年易出現的膝關節問題中,許多與運動相關,因此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很重要。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應采取循序漸進的鍛煉方法,做好熱身運動,不可過量過猛,避免過度跑、跳、蹲,防止運動損傷。

  另外,還要合理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益于骨骼發育。


  二、黃金期:運動不知疲倦


  18~30歲時,膝關節處于“巔峰狀態”,迎來它的黃金期。這一年齡段的人運動起來經常不知疲倦,對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認識不足,容易提前消耗關節。


  雖然黃金期的膝關節自我修復能力強,但也不可盲目、過度運動,逞一時之快,否則最終還是由自己的身體埋單。

  ①跑步膝
  跑步是最好的鍛煉方式之一,能減肥塑形,加強新陳代謝,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心肺功能等。
  但是,跑步方式不當易引起 “跑步膝”,典型癥狀是膝關節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關節彎曲坐姿、上下樓梯或者走坡路時疼痛更明顯。

  預防“跑步膝”,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塑膠跑道,穿舒適的跑鞋,盡量減少膝關節的撞擊和磨損;跑步前必須做好熱身運動,提高不同肌群之間的協調性,避免肌肉力量紊亂導致的額外損傷;長時間劇烈運動時最好佩戴護膝。


  ②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條腿承重,小腿半屈曲或向外伸展時,身體及大腿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導致半月板撕裂,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下蹲、行走時關節內有“喀嗒喀嗒”的聲音,或者關節突然無力、不能活動。

  一旦懷疑半月板損傷,需看骨科醫生,情況輕微的用支具固定即可慢慢恢復,若損傷嚴重,需做半月板縫合手術或切除半月板。


  ③前交叉韌帶損傷
  它大多發生在籃球、足球等專業運動員身上。普通人在柔道、滑雪、羽毛球等運動中劇烈扭轉時,也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斷裂。

  若損傷輕微,保守治療即可,如打石膏或支具治療;若斷裂嚴重,則要進行手術縫合或用人工韌帶替代。


  三、脆弱期:軟骨開始磨損


  到30~45歲,膝關節的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酸痛的頻率增加,膝關節步入脆弱期。

  ①軟骨磨損
  軟骨是包繞在骨頭外面的彈性結構,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脆骨”,能夠減少膝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力,從而讓運動更有效率。
  軟骨磨損不僅會破壞軟骨表面,影響膝關節活動,磨下來的碎屑還會刺激膝關節周圍結構。人體代謝機能下降后,對這些碎屑的吸收能力也會減弱。

  因此,處于脆弱期的人要根據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讓膝關節達到一個新的功能平衡。


  ②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功能下降會打破承重平衡,使內外側副韌帶承受額外的壓力,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長此以往會導致內外側副韌帶的積累性損傷。
  尤其是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膝關節的正常受力模式被人為地改變,更容易損傷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

  膝關節脆弱期的保健重點是要避免暴發性強、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過高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運動等,同時要重視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的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四、退化期:懼怕不良刺激


  假設每天走1萬步,45歲以后膝關節大約要經歷1億次以上的機械磨損,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磨損下來的碎屑在膝關節里越積越多,形成一個個小球狀的“游離體”,進一步加重膝關節的退化。這一時期,骨質開始逐漸流失,膝關節的堅固程度隨之下降。中年后膝關節進入一個持續退化的“生態環境”,稍微受到不良刺激,就會產生一系列病癥。

  ①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型炎癥,中老年人運動過度,或受到冷熱刺激,滑膜就容易受到磨損,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

  一旦得了滑膜炎,應該減少活動,注意保暖,同時適當做一些康復鍛煉,多數人可以自愈。


  ②痛風性關節炎
  中年人應酬較多,經常吃大魚大肉。海鮮、動物內臟等食物中含有嘌呤,可轉化為尿酸,如不能順利排出體外,沉積在關節里,就會導致關節腫痛。

  建議盡量減少嘌呤攝入,戒啤酒,適量吃些堿性食物,多喝水,有利于尿酸排泄,預防痛風急性發作。


  ③骨關節炎
  中老年人常出現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等不適。如果拍片子發現關節磨損、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狹窄,甚至出現關節畸形,說明膝關節退化到了骨關節炎的階段,已經不可逆轉,需要引起重視。輕者可采取康復、止痛治療,重者應進行關節鏡清理手術或關節置換術。
  為減緩膝關節退化,45歲以上人群應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減輕膝關節負擔;穿有彈性的軟底鞋,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降低其磨損程度;盡量不參與騎車、爬山、爬樓等磨損膝關節的運動,堅持每天鍛煉膝部肌肉力量,如練習側抬腿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