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在讀醫學女博士過勞死

【byb.cn 】(來源:健康界)據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消息:
2017年5月6日下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在讀的馮博士下班后在家猝死,83年出生,年僅34歲,還單身的女醫生!正值花樣年華,生命卻定格在了5月6日15:00!

馮博士的師姐寫道:多年前她來我們科實習的時候曾跟過我,開朗、活潑、聰慧的女孩,本科畢業考了消化的碩士,畢業留院工作,聽說今年又考了博士,是他們導師的得意門生,科研碩果累累,83年,未婚,她最美好的人生還沒開始啊!
同事參與搶救 悲痛萬分
親至現場搶救的蘭醫生說,去到其實人早就沒了,但是消化內科的醫生一直還在做心肺復蘇不放棄!蘭醫生說,第一次搶救自己的同事,體會到回天乏術的無力!腦海里都是曾經的她和她科室主任現場的嗚咽……
2016猝死醫生人數令人唏噓
醫生過勞死已經成為近年來的傷痛。在超長的工作時間和超強的工作壓力下,醫務工作者無法擁有合理的作息時間,健康問題日漸凸顯。
在網上搜索2016年的猝死醫生數量,結果令人唏噓——
1月2日,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王哲慧突發心源性猝死,45歲。
3月1日,萍鄉市醫院肝膽外科醫生石鵬暈倒在工作崗位,經搶救無效于次日去世,32歲。
3 月 30 日,江蘇揚州市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衛生院醫生梁星濤,因急性心梗離世,55 歲。
4月21日,安徽省廣德縣人民醫院骨科醫生杜勇,為患者完成髖關節復位手術后,發生心源性猝死,35歲。
5月15日,福建省邵武市立醫院醫生鄧榮文,打籃球時突然暈厥,經搶救無效離世,25歲。
5月31日,長海醫院燒傷科進修醫生宋巍突發腦干出血離世,34歲。
6月29日,南方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金丹教授在宿舍猝死,45歲。
8月16日上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所長程英武教授在門診工作時突發急病,經搶救無效于12時30分因病去世,49歲。
9月21日凌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明,被發現猝死家中,45歲。
12月7日下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王昭醫生因“主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去世,45歲。
12月8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尹小文博士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9歲。……
而就在2017年國際醫生節的前四天,江陰一名年輕的麻醉醫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永遠的離開了親人和他曾經奮斗的戰場。
過勞悲劇的幾大特征
根據媒體報道總結以下幾點,請各位以此為戒:
以年齡劃分,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醫務工作者年齡大都集中在35-55歲之間;
“過勞”情況集中在幾大熱門科室——外科、急診、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兒科、神經科、耳鼻喉科等;
常見發病原因多為由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突發造成的心血管急癥;
忽略自身健康,對患者比對自己更上心,更不要提常規的體檢等等。
幾乎每個醫生都有過瀕死感
2014年,北京青年報曾針對醫生過度疲勞展開過一次調查。
該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醫生中近半數每周至少要上一個夜班,八成人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甚至不少人午飯及午休時間只有10分鐘。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時,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半數人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約有兩成醫生甚至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
一位供職于某三甲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醫師在調查中表示:“每周至少有 1 - 2 次上夜班,周末值班,加上門診、查房、手術、寫病歷、寫論文,甚至應付醫藥代表,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有過那種瀕死的感覺。”
在多重壓力下,醫生的職業生存狀態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滿意度,甚至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一個本可以服務患者數十年的優秀醫生,卻在數年后的高強度工作中倒在手術臺邊,究竟得失幾何?
正如馮醫生的師弟所說——
我不禁疑惑,人的生命到底有什么意義?有的人老到死去,有的人在貪婪中死去,有的人在廢墟中死去,而師姐,您,在醫生的道路上耗結生命的力量,不甘地離開!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