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為何AI人工智能未入中醫這片藍海

為何AI人工智能未入中醫這片藍海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7-6-21 00:01

  【byb.cn XJ】最近這兩個月,有兩件事引起了我的重視,第一,是5月底,阿爾法狗3:0戰勝了柯潔,這是人工智能再一次完勝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高手;第二,是京東6.18購物狂歡節銷售數據出爐,其中京東醫藥健康商品同比增長600%,其中京東大藥的匯源腎寶、陳李濟舒筋健腰丸等商品銷售額超過去年雙11全天;醫藥健康品牌銷售額TOP5分別是:杜蕾斯、歐姆龍、魚躍、倍輕松、湯臣倍健。


byb.cn

一、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有什么聯系呢?


  第一件事,說明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足夠強大,在有一定的規則的范圍內(圍棋的行棋規則),具有人類無法比擬的優勢,甚至可以完全替代人類。在這里順便再說一件事,還是在一定的規則下,機器人做2017年高考數學竟然也有不錯的成績:


  2017年6月7日下午,一臺名為Al-Maths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挑戰高考數學。在沒有網絡和題庫支持下,機器人在22分鐘內完成了1張北京文科數學考卷,得分為105分,滿分150分。解答一道題目的時間最快不到1秒。


  第二件事,從京東618醫藥健康銷售數據來看,不僅銷售額大幅度增長,而且從品牌細分來看,代表了全民的各個層次。杜蕾絲,這肯定是年青人的專利;倍輕松護眼按摩儀,也算是年青人的。而其他的三個品牌,基本上都可以劃歸中老年人的消費群體。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目前中國主流社會已經完成了從溫飽到小康的轉變,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到了這個階段,人們更多的是對健康和安全的需求。


  人工智能非常強大了,健康領域需求也很旺盛,但你會發現,人們的思維觀念仍然停留在藥、保健品上,二者的交匯點幾乎沒有。除了倍輕松,可能或多或少涉足一些人工智能,但技術含量仍然不高。那AI和健康,到底有沒有交匯點呢?更進一步說,AI與中醫有沒有交匯點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類話題。


  說起AI進入醫療健康領域,還是先從西醫開始的,各位先看下面這一則報道,據中青報報道(AI醫生會砸掉人類醫生的飯碗嗎?http://www.neimengedu.cn/doc_14494.aspx),在前不久舉辦的一場讀片比賽(從CT、核磁等影像片子中尋找出腫瘤)中,機器人的識別準確率高于人工團隊的平均分。


  這是一場讀片競賽。與往常不同的是,人工智能(AI)要和醫生一決高下。一家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心醫學院”全程直播。“人類戰隊”需要拿出最快的速度,憑肉眼揪出深湖中的“怪獸”,找到陰影處的結節,并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


byb.cn

  比賽開始,醫生埋著頭,全神貫注盯著手機屏幕。不到4分鐘,穿著白大褂的“裁判”發出溫馨提示:“大家不要著急,機器已經答完了。”

  醫生抬起頭,緊繃的身體放松下來。大家似乎都明白,在速度上,人類本就不占優勢。但結果還是讓許多人吃了一驚。第一輪比賽中,AI與一位從業30年的超聲科醫師得分相同。兩輪比賽廝殺下來,AI讀片準確率高達73%,比人類醫生團隊的平均得分還要高。


  從上面這則報道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AI的強大了。畢竟,圖像識別技術現在越來越成熟,并且也有規則可尋。但在中醫領域,AI能部分替代醫生嗎?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AI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在中醫率先突破的領域


  最有可能的是在診斷方面,盡管中醫研究的是活人,活人除了一個與尸體一樣的肉身以外,活人還具有思維和情感,前者是相對有規則和范圍的,而后者則是很難把控的,但我們就從前者入手。看看有哪些方面中醫可以與AI產生交叉:


  第一、手診、舌診、面診和虹膜診


  我經常在網上給網友做健康咨詢,只要求對方提供舌、雙手正反面和面部照片,主要就是根據其片子上出現的各種符號和痕跡來判斷其健康狀況。有一些規則是固定的,有一些則是需要結合多年的經驗來做出綜合判斷,準確率還是不錯的,有的甚至準確的讓網友尖叫。


  我涉足這塊領域不過十年的時間,就可以通過照片為網友做健康咨詢,而中醫界有很多的高人,像王晨霞、王洪謨、王守志,都是一等一的面診大師,為何不把他們多年的研究成果輸入電腦,然后利用AI技術,對圖片進行識別,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患者初級診斷的需求,并且從便捷性、隱私性上都有保障。為什么沒有公司開發這樣一個云平臺,把這些專家系統做出來,讓網友去評判到底哪位專家的準確率高,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激活專家的熱情,讓專家之間產生PK,同時,產生的大數據,對經濟、健康領域都有極大的作用。其實,這個功能復雜嗎?我覺得和前面提到的看片比賽很類同。


  第二、針灸、拔罐等保健領域


  針灸和拔罐目前在全球范圍都有了很大的普及,巴西里約奧運會上菲爾普斯背上的“中國印”,成為中醫領域出口轉內銷的談資。既然這么多的國家認可這種健康無副作用的療法,在中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有什么拿得出的拳頭產品嗎?其實,這塊大有作為。


  民眾接受中醫的理念,但操作起來最大的痛點是什么呢?就是復雜難學,就拿穴位來說吧,過去中醫想學針灸,考試就是拿銅人,可銅人是死的,人是活的,每個人的高矮胖瘦都不同,中醫的穴位定位,描述往往是“在XX脊椎的第X椎旁開X寸”,我靠,這多難找啊,第一要了解人體的結構,第二,還要量尺寸,并且這個尺寸還不是固定的,不是可以用尺子能量的,而是“同身寸”,換言之,就是同樣都是兩寸,胖子和瘦子,二者量出的絕對值會差別很大,也正因為如此,影響了很多人學中醫。


  我以前是做IT的,后來接觸中醫,發現找穴位這件事是一個痛點。后來我發現,這件事,雙方有結合點啊。我考慮到了一個人體穴位的GPS定位系統,用激光一掃描就把每個人的身段輸入到了機器人,然后就可以將不同身材的人骨架給描繪出來,這就是一個光電信號變成數字信號的過程。然后,就把中醫的穴位位置的定義規則與之匹配一下,就很容易找到穴位點,尤其是背部,你只需要用手機點哪個穴位,激光點就會精確地定位在那個穴位上,你覺得找穴位還復雜嗎?


  目前淘寶上就有賣激光測距儀的,但主要是測量房子用的,售價也不過一、二百元。為啥就沒人考慮將此技術與中醫結合呢?這將會產生出多大的經濟效益啊。為此我曾經就我的方案,與某廠商簡單溝通了一下,但還沒得到回應。


  其實我是有一整套的商業計劃,可以將中醫與人工智能完美結合,但就不知有沒有投資人有興趣啊?!哈哈......


  我相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必將波及到中醫這一片藍海,將會使千千萬萬人受益,企業也將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許下一個618,或者雙11,我們會在銷售榜上,看到中醫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產品,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早日到來。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