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美女博士患漸凍人癥遺囑令人淚奔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10-16 00:01
【byb.cn 】(來源:澎湃新聞)“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10月9日清晨7時,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在和病魔抗爭2年后,2017年10月11日,婁滔所就讀的北京大學歷史學院領導,特地趕到武漢漢陽醫院,將一本北京大學“榮譽系友”證書,交到婁滔父親手中。目前,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婁滔處于“深度鎮靜”治療中。
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許姓負責人稱,依據有關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摘除,必須在“腦死亡”和“心死亡”兩種狀態下才能進行,此外供體器官的指標檢查,也有明確健康標準。
他表示,婁滔雖然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但其病在大腦神經指揮系統,身體各器官功能仍是正常的。不過,婁滔身體已出現感染,必須在抗感染治療外,才能捐贈器官。即便如此,依然要在家屬的意愿下,在法制的框架下進行。
“女兒得了漸凍癥后,強烈要求死后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后的愿望。”10月12日,54歲的婁功余和妻子汪艷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女兒婁滔,是兩人唯一的寶貝女兒。
在婁滔患病后,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
她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于身邊的同齡人來說,婁滔就是父母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
婁滔系恩施高中2004級5班學生。“能如此醉心于歷史,還是深奧難懂的古代埃及史,真是難得”,她的高中班主任兼歷史老師劉榮之這樣評價她。
“她最大的特點是愛笑。”在高中英語老師周道梅看來,婁滔同學性格開朗。
“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在同學趙怡心中,婁滔很講義氣,樂于助人。
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愿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
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
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從到北京讀大學后,除手機、電腦需要父母額外贊助外,每月生活費標準,一直都是1000元,其余全靠獎學金。
婁滔很善于學習。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別人為論文忙壞了。但婁滔還在寢室看似漫不經心地養花、給同學做美食。最后一個星期,婁滔的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交上來,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熟悉人眼中,她永遠是那個樂觀開朗、聰明好學的美麗女孩。
靈魂被囚禁在了身體里
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后做一名教授——傳道授業。
作為父母膝下獨生女兒,婁滔憧憬的生活方式是:一定要和父母住一個城市,最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在學校跑過萬米長跑,還經常游泳。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據婁功余回憶,2015年8月,婁滔回恩施度暑假,經常說身體渾身沒力氣,上樓乏力。當時,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10月份婁滔返校后,一天早晨給媽媽打電話,說一只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癥”。
運動神經元病,屬于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病因病理不明。而婁滔所患這種,屬于遠端發病這種,其發病進程十分迅速。其可怕之處在于,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后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里。
為了不拖累男友,在患病1個多月后,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并謝絕很多同學的看望。她希望,自己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一個健康美好的形象。
2年來,婁滔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2016年10月,不見好轉的婁滔,被轉回恩施當地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做保守治療。她的病情越來越惡化。發展到最后,連吃飯、張嘴都沒力氣了。2017年元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住進了ICU重癥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盡管如此,婁滔在患病期間,仍堅持“聽”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患病期間,婁滔經常說,好不容易進入了理想的校園,找準了衷情的學業,不能繼續奮斗、有所作為,實在心有不甘。
據了解,“漸凍癥”病人發展后期,整個人都如同面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并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后的愿望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后的愿望
10月9日清晨7時,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在和病魔抗爭2年后,2017年10月11日,婁滔所就讀的北京大學歷史學院領導,特地趕到武漢漢陽醫院,將一本北京大學“榮譽系友”證書,交到婁滔父親手中。目前,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婁滔處于“深度鎮靜”治療中。
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許姓負責人稱,依據有關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摘除,必須在“腦死亡”和“心死亡”兩種狀態下才能進行,此外供體器官的指標檢查,也有明確健康標準。
他表示,婁滔雖然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但其病在大腦神經指揮系統,身體各器官功能仍是正常的。不過,婁滔身體已出現感染,必須在抗感染治療外,才能捐贈器官。即便如此,依然要在家屬的意愿下,在法制的框架下進行。
“女兒得了漸凍癥后,強烈要求死后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后的愿望。”10月12日,54歲的婁功余和妻子汪艷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女兒婁滔,是兩人唯一的寶貝女兒。
在婁滔患病后,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
她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于身邊的同齡人來說,婁滔就是父母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
婁滔系恩施高中2004級5班學生。“能如此醉心于歷史,還是深奧難懂的古代埃及史,真是難得”,她的高中班主任兼歷史老師劉榮之這樣評價她。
“她最大的特點是愛笑。”在高中英語老師周道梅看來,婁滔同學性格開朗。
“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在同學趙怡心中,婁滔很講義氣,樂于助人。
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愿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
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
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從到北京讀大學后,除手機、電腦需要父母額外贊助外,每月生活費標準,一直都是1000元,其余全靠獎學金。
婁滔很善于學習。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別人為論文忙壞了。但婁滔還在寢室看似漫不經心地養花、給同學做美食。最后一個星期,婁滔的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交上來,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熟悉人眼中,她永遠是那個樂觀開朗、聰明好學的美麗女孩。
靈魂被囚禁在了身體里
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后做一名教授——傳道授業。
作為父母膝下獨生女兒,婁滔憧憬的生活方式是:一定要和父母住一個城市,最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在學校跑過萬米長跑,還經常游泳。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據婁功余回憶,2015年8月,婁滔回恩施度暑假,經常說身體渾身沒力氣,上樓乏力。當時,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10月份婁滔返校后,一天早晨給媽媽打電話,說一只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癥”。
運動神經元病,屬于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病因病理不明。而婁滔所患這種,屬于遠端發病這種,其發病進程十分迅速。其可怕之處在于,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后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里。
為了不拖累男友,在患病1個多月后,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并謝絕很多同學的看望。她希望,自己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一個健康美好的形象。
2年來,婁滔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2016年10月,不見好轉的婁滔,被轉回恩施當地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做保守治療。她的病情越來越惡化。發展到最后,連吃飯、張嘴都沒力氣了。2017年元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住進了ICU重癥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盡管如此,婁滔在患病期間,仍堅持“聽”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患病期間,婁滔經常說,好不容易進入了理想的校園,找準了衷情的學業,不能繼續奮斗、有所作為,實在心有不甘。
據了解,“漸凍癥”病人發展后期,整個人都如同面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并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有關【漸凍人癥】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