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新方法:從大便即可檢測腸癌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2-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主任醫師 任東林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主任醫師 鄒鴻志
10月27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發布了一項適合中國人的腸癌檢測新技術,通過糞便基因檢測技術,能篩查出91%的早期腸癌。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首席專家任東林教授表示,腸癌早期治療治愈率高達到90%以上,但通常沒有明確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腫瘤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因此,腸癌早期診斷,可顯著提升腸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
研究人員表示,糞便基因檢測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如果出現陽性結果仍需要通過腸鏡進行確診和干預。▲
(本報特約記者簡文楊、傅新暉)
10月27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發布了一項適合中國人的腸癌檢測新技術,通過糞便基因檢測技術,能篩查出91%的早期腸癌。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首席專家任東林教授表示,腸癌早期治療治愈率高達到90%以上,但通常沒有明確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腫瘤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因此,腸癌早期診斷,可顯著提升腸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
目前大腸癌有兩種篩查方法。第一種是腸鏡檢查,準確率高,但過程痛苦。第二種是糞便隱血篩查,無創、方便、便宜,但準確性不高,假陽性率達到了20%, 篩查準確性,只有30%~65%。
而該新技術研究團隊的負責人鄒鴻志教授介紹,大腸癌一般發生于結直腸上皮組織中,在向腸腔內生長過程中,不斷有腫瘤細胞 脫落到腸腔內并隨著糞便排出,脫落的腫瘤細胞中含有特殊成分(如發生了突變和甲基化的人類基因)可以作為腫瘤標志物。他們的基因檢測技術就是通過檢測糞便中混合的脫落細胞是否是癌細胞,來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大腸癌或者癌前腺瘤。利用新檢測技術研發的試劑盒,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當特異性為93% 時,對腸癌的檢測敏感性達83%;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達91%;癌前腺瘤的檢測敏感性亦可達64%。
研究人員表示,糞便基因檢測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如果出現陽性結果仍需要通過腸鏡進行確診和干預。▲
(本報特約記者簡文楊、傅新暉)
有關【腸癌】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