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世衛:結核病是全球最致命傳染病

世衛:結核病是全球最致命傳染病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9-26 00:01
    【byb.cn 】(來源:健康時報)世界衛生組織網站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結核病是全球最致命傳染病,世衛組織呼吁采取緊急措施對抗這一疾病。

 

  世衛組織表示,雖然全球都在努力預防結核病蔓延,但僅2017年就有1000萬人罹患結核病,死亡病例達160萬。盡管2000年以來通過全球努力使5400萬人免于因結核病死亡,但新病例數量每年僅下降2%。據世衛組織評估,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攜帶著結核菌。

 

  世衛組織專家認為,現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罹患耐藥結核病,而目前最主要的抗結核病藥物利福平對其沒有效果。《2017年全球結核病報告》提出“到2035年全球終止結核病流行”的目標。這并不是說到2035年完全沒有一個結核病患者,而是將發病率降到10/10萬,就認為結核病被消滅了。對此,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許紹發和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李亮均表示,我們國家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要達到這個目標,壓力有點大,必須快馬加鞭。

 

  診斷——體檢多做個胸片

 

  “結核病是不是都像電視里表演的一樣,有咳嗽、咳血癥狀呢?”其實結核病并沒有特異癥狀,大概一半的病人會有咳嗽、咳痰、咳血等癥狀(有時候感冒或者得肺癌了也會有這些表現),還有一些人是沒有癥狀的。不過,如果午后兩點左右發低燒,三十七八度,或者咳嗽、咳痰大概兩周不止,就要懷疑是否有結核病了。

 

  去醫院診斷結核病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查痰,還有一種就是拍CT或胸片。李亮表示,“染色涂片的方式比較落后,診斷陽性率大概只有30%,要求一毫升痰里有10000條菌以上才可以檢測到,因此敏感性很低。不過現在有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大概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還可以通過拍胸片或者CT的方式來看是否有病灶來診斷結核病。”所以,大家體檢的時候應該多做一個胸片項目,尤其是老年人這個結核病高危人群。

 

  新藥——醫生將多兩個武器

 

  一談到結核菌這些年的變化,許紹發表示,“我們在對抗結核菌,結核菌也在跟我們博弈。近些年,細菌的生命和耐藥性越來越強,這是治療結核病比較大的一個難點。”

 

  《2017年全球結核病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新增60萬例利福平(最有效的一線藥物)耐藥結核病,其中49萬例是耐多藥結核病,這些病例幾乎一半(47%)發生在印度、中國和俄羅斯聯邦。利福平是1963年被發現的,到目前為止,雖然大概一共有十二三種藥,但是耐藥結核病的出現,需要病人吃更多藥,吃更長療程,治療起來也更麻煩。

 

  但好消息是,兩個新藥會帶來改善。2016年12月,原中國食藥監總局批準將貝達喹啉片作為聯合治療的一部分,用于成人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而新藥德拉馬尼也獲批。“這意味著治療結核病的醫生手里又將會多出兩個武器來,可以更有力地對付結核病,更好地為患者治療。”李亮表示。

 

  疫苗——近100年的卡介苗作用有限

 

  卡介苗是小孩出生后的第一針,然而李亮評價,這個自從1921年被用于人體的結核病疫苗,有近100年的歷史,但遺憾的是,它的預防作用是很有限的,并不是一種十分理想的疫苗。一方面,現有的卡介苗雖然能夠對于兒童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卻無法保護成人。而且,打卡介苗并非終身免疫,一般預防保護率在80%左右。也就是說即便出生打了第一針,日后因糖尿病、矽肺、長期營養不良等因素,仍然可能誘發結核病。

 

  雖然它不完美,但又很無奈,因為目前還沒有更好的疫苗被研發出來。結核病的發病機制很復雜,再加上結核菌在不斷變化,這給新疫苗的研發增加了不少難度,使得研發進展很緩慢。

 

  阻斷——少去人流大的地方

 

  很多人也許會說,結核病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結核病屬于傳染病,但是它不像甲肝等傳染病,只要注意飲食衛生和手部等的衛生即可阻斷傳染可能,而結核菌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我們要呼氣喘氣,這讓結核病的控制變得很難。而且,公眾對結核病的知曉率很低。

 

  結核菌傳染很特殊,結核菌的直徑約1~4微米,是一根頭發直徑的1/60,必須經過特殊染色后放到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自己不會動,需借助飛沫核這個“交通工具”出去,而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可以產生大量飛沫核傳播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空氣,就可能感染結核菌。

 

  因此,日常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戴個口罩,房間里多通風,結核病人也應主動承擔好社會責任,做好自我防護,減少傳染。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