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思考:誰制造了“養生明星”

挖掘一個“養生明星”,就可以開發一本暢銷書,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
(摘自:人民網)“現代人活得比較累,精神緊張,體質下降,調節身心的養生需求日漸增強。”一位知名出版社的張編輯對記者說。據介紹,2002年,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所著的《登上健康快車》、《健康忠告》等書相繼問世,由此掀起持續不衰的養生熱潮。2006年以來,健康類圖書銷量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
?
“圖書是養生市場的主角——電視里講得再好也不能過目不忘,具體用時還得看書。”張編輯說,為了在林林總總的養生類讀物中捕捉讀者新的興奮點,編輯們在各類新聞、博客、講座中搜索選題,有時也到網上發帖子找尋作者。許多“養生明星”的第一桶金都源自“星探”書商。
?
“策劃一本書,壓力蠻大的,書店賣不動會把書退回來,風險都由出版社扛。”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圖書策劃人的功夫在于敏銳把握市場脈動,挖掘“養生新星”,再進行市場運作。一般來說,先是用通俗的語言、誘人的書名、時尚的設計對圖書進行包裝,再打出諸如“中醫世家”、“醫學博士”、“海外暢銷書”等賣點進行炒作。為吸引關注度,有時還通過關系提升該書在當當、卓越等網上書店的排名,甚至與新華書店協商,按一定的折扣從書店回購自己的圖書,人為地增加該書的銷售量,使它躋身暢銷書排行榜,乃至成為榜上最堅挺的“常客”。
?
“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二年”。在商業化的運作機制下,出版社每發掘一個“養生明星”,就可以開發一本暢銷書,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作者分享出版利潤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按圖書發行量提取版稅,二是一次性接受出版社的買斷費用。據透露,一般圖書的版稅是書價的8%—9%,暢銷書高一些,約為12%。也就是說,一本定價30元、發行300萬冊的暢銷書,作者收益達1080萬元(含稅)。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