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淋巴瘤近九成能治愈

黃慧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大內科副主任、教授、博導
分享 不要輕言放棄,自己嚇自己
“惡性淋巴瘤不論早期、晚期都有潛在治愈的可能,其實淋巴瘤是當下治愈率最高的癌種之一,患者不應該輕易放棄。”在中大腫瘤醫院舉辦的第15屆“世界淋巴瘤宣傳日”活動上,黃慧強很有感觸地說。
在活動現場,不少多年病友都提到了患病后一度被疾病嚇倒的經歷。一名女性患者說,剛開始患病時,自己上網搜索了很多信息,越看越怕,越來越焦慮,覺得自己“沒救了”,想到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徹夜哭泣,幾近崩潰。直到后來到了醫院,找到了專業的醫生,才知道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如今徹底治愈以后,最想給病友的忠告是“堅決相信醫生的專業判斷,不要自己到網上亂搜索”。
發病 它最愛纏上城市青壯年
據介紹,惡性淋巴瘤是一類主要起源于身體中的淋巴細胞,包括淋巴結和淋巴結以外組織的惡性腫瘤。傳統上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國,惡性淋巴瘤居全部腫瘤新發病率的第八位,居女性腫瘤新發病率第十位,發病率約為6~7/10萬。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其療效較好。其余約90%的淋巴瘤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類較為復雜,療效相對較差。
淋巴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患者居多,城市人群多于農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3:1。占九成以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發病率增長最迅速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未明,但多認為與工業化環境、心理壓力、病毒感染、其他疾病治療引起的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輸血等因素相關。
癥狀 發熱盜汗暴瘦要警惕
黃慧強介紹,臨床上從局部表現、全身癥狀和結外病變三方面可發現淋巴瘤病癥,其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的淋巴結腫大。由于淋巴瘤細胞侵犯部位及范圍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局部上,不同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可引起相應壓迫癥狀:比如,腫大的縱隔淋巴結,壓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難;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征;壓迫氣管導致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紫紺等。全身癥狀有不明原因發熱、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皮膚瘙癢等。
從結外病變看,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其中脾臟受累較多見,占1/3;另外還有肝浸潤引起肝腫大、肝區疼痛,胃腸道浸潤引起腹痛、腹塊、腸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潤引起咳嗽、胸腔積液,骨骼浸潤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鼻咽部浸潤引起鼻塞,神經系統浸潤引起脊髓壓迫等。
診斷 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黃慧強介紹,淋巴瘤發病部位不一,臨床表現多樣,與其他腫瘤相比診斷更為困難。淋巴瘤確診的“金標準”是病理診斷,也就是在顯微鏡下尋找惡性細胞。“醫生臨床經驗再豐富,化驗和儀器檢查再先進,都不能替代病理確診。即便是曾患淋巴瘤懷疑復發,也要盡量再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為何醫生會建議做價格昂貴的PET/CT?
據介紹,PET/CT全身顯像作為近年來診斷的一種新手段,在淋巴瘤診斷、分期和療效監測上有重要價值,一般優于常規影像學檢查做出的綜合評價。全身PET/CT可能發現常規CT發現不了的隱藏危險病灶,醫生可借此初步判斷病灶是否為腫瘤以及判斷腫瘤的生長速度。因此除了少部分的淋巴瘤(如生長緩慢的類型、長在腦部等),醫生都會推薦病人在診斷及治療期間接受規范的PET/CT檢查,以明確分期和療效,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治療 免疫療法等前沿技術有大進展
黃慧強說,霍奇金淋巴瘤按照規范化療治愈率可以達到9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預后相對較差,但隨著近年來一系列新藥的發展,治愈率也有明顯提高。如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過去長期無病生存(可視為治愈)的概率約為50%,近年來化療搭配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等新藥,治愈概率可上升到70%~90%。
對于少部分復發、常規化療方案難以治愈,或存在某些危險因素的病人,在過去普遍認為無法得到根治,存活時間較短,但近20年來隨著自體骨髓移植的技術在中國逐漸發展成熟,這部分病人在經過化療及自體干細胞移植后,一部分同樣有達到治愈的可能。
此外,目前免疫治療在淋巴瘤領域也有不少新進展。比如還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國外已上市國內剛獲批的PD-1抑制劑免疫等,這些新療法對部分患者療效不錯,未來將會成為一線治療方法,為患者帶來更大的獲益。
目前是要研究如何科學聯合應用,把新療法和傳統療法進行“組合拳”,以達到最好的療效。總的來說,治療惡性淋巴瘤的傳統療法并沒有過時。
護理 家有淋巴瘤患者這么做
黃慧強介紹,家有淋巴瘤患者,護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關注情緒、記錄數據:專家表示,淋巴瘤化療后可能出現較嚴重的反應,如造血功能降低,口腔、胃腸道不適、肝腎功能損傷、毛發和皮膚的改變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特別重要。家有淋巴瘤化療患者,護理者要特別注意耐心傾聽,及時了解患者的心情,通過交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還要幫助患者把不良反應,如一天嘔吐多少次、腹瀉多少次、血象怎么樣等記錄下來。這些原始數據,可在下一次入院或需要咨詢的時候提供給醫護人員,從而得到最好的幫助。
家居整潔:平時要保持家中環境整潔,垃圾桶要加蓋,垃圾當天丟棄;房間通風,白細胞低時可用紫外線消毒或醋熏蒸,按醫囑定時監測血常規,尤其關注白細胞水平是否提示感染。同時,盡量讓患者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外出時可戴上口罩。
飲食清淡:如果患者貧血,飲食要注意高營養、易消化,可選用雞蛋、精肉、魚蝦、豆腐、蔬菜等食材合理烹調,適量食用,不可過于油膩、過于辛辣。主食要粗糧細糧合理搭配。感染發熱、出血患者,要少吃發性菜肴如羊肉、豬肉、雞肉和海鮮;心慌、頭暈、頭昏時要少活動,及時輸血,不可硬撐,輸血間隔時間不要隨意延長。
注意觀察、及時就診:若發現患者出現發熱超過38攝氏度、發冷、咳嗽、流鼻涕、喉嚨疼、小便有燒灼感、每天排稀便3次以上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切勿自行服用藥物。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