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悟本事件催生“養生法規”

?
媒體必須反思,醫學科普不能過度娛樂化
?
最近幾天,圍繞張悟本、綠豆的“圍剿與反圍剿”終于塵埃落定,張悟本之“偽”已被證明。記者專訪了健康養生專家洪昭光教授。
?
僅6.48%的人有科學健康素養
?
現在的社會有“三化”:人口老齡化、疾病年輕化、醫療過度化。我們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了,而且由于工作壓力大,疾病也找上了很多年輕人,這樣病人的數量增加了很多,有醫療訴求的人也有增加,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格外凸顯。
?
另外,去年12月,衛生部公布了一個調查,全國居民中具有科學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只有可憐的6.48%,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體,也是這些所謂健康、養生專家的主要追捧者,這部分人格外缺少醫學知識,也是某些偽專家、偽知識會迅速火爆的重要原因。
?
媒體要有“敬畏心”
?
科普是嚴肅的,尤其是醫學科普,那是關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的,必須得有社會責任感,絕對不能戲說。現在有的電視節目把醫學科普完全娛樂化了,奉行所謂的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觀念,這絕對是過度娛樂,我同意生活是需要娛樂的,但是娛樂不是生活的全部態度,生活尤其是健康的生活還需要嚴謹、認真、負責任,需要有敬畏心。
?
不給偽科學生存空間
?
目前傳播養生醫學觀念的門檻太低了,害人的說法太多,除了希望那些講這些知識的傳播者要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之外,我們呼吁國家相關部門抓緊制定法律或者出臺規定,規范醫療養生知識的傳播行為,不給偽科學生存空間。另外,當出現這些偽專家的時候,靠哪個專家單獨去打假力度肯定還是不夠,也需要衛生局啊、醫學協會啊等行政主管部門多組織專家進行批駁,比如“牛奶是給牛喝的”這樣的言論盛行的時候,主管部門就組織了15個專家研討并給出了正面說明和回應,這樣有權威、有說服力。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