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失語?原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醫生提醒: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疼痛一定要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經過神經阻滯及其他治療后,阮阿婆癥狀明顯減輕,第5天就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慢性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疼痛)一定要積極治療,不要讓疼痛傳到大腦形成頑固性記憶。”清遠市人民醫院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秀環提醒,除了藥物,市人民醫院疼痛科還有許多治療手段,采用微創技術能達到對慢性疼痛精準診治的效果,治療頑固性疼痛也有“終極武器”。
六旬老人疼到“失語”竟是因為神經痛
在接受清遠市人民醫院疼痛科治療5天后,阮阿婆坐在病床上舒暢地嘆了口氣,自己慢慢地吃起了午餐。
一個多月前,她臉上持續疼痛,痛感越來越強烈,后來發展到話沒法說,嘴角歪斜,吞咽劇痛,路也走不了。家里人以為是腦梗,輾轉多處治療卻總不見好。聽朋友說起,阮阿婆家人將她帶到清遠市人民醫院疼痛科,才找到了病根——她患上的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發病部位是左側的面神經。
楊秀環介紹,帶狀皰疹一般發生在神經分布走形的部位,如頭面部、胸腹、下肢等,多表現在單側,極少對稱發病。除了遺留瘢痕、色素改變及麻木外,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劇烈疼痛,多是持續性,有時也會陣發性加重。痛感也有明顯特征:自發性閃電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發作痛,針刺樣疼痛伴隨持續性燒灼痛。
“這種疼痛屬于神經病理性疼痛,有著自發性疼痛、超敏性疼痛的特點,即不動也會痛,穿衣服時發生摩擦或者被風吹到都會帶來劇痛。”楊秀環說。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如果積極治療,一般短時間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阮阿婆就診及時,疼痛科為她調整了藥物,并采用星狀神經節阻滯和觸發點刃針治療,5天后就恢復了生活自理和言語能力。
曾遭遇誤診的不止阮阿婆一個。有些患者只有神經痛而無皮膚損害,在平時的診療中,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也容易被誤診。如果病變發生在面部,容易誤診為三叉神經痛;發生在肋骨邊緣部位,容易誤認為是肋間神經痛。還有的誤診為心絞痛、潰瘍病、膽道或者腎絞痛、闌尾炎或早期青光眼等。
為什么帶狀皰疹消退后仍疼痛不止?有些患者皮膚完好無損卻輕挨一下就劇痛難忍?
楊秀環對此進行了科普。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和神經損傷疾病,主要表現是身體一側皮膚出現成簇水皰或片狀紅色斑丘疹,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說的“生蛇”“蛇纏身”。人體感染過病毒后,它一直潛伏在人體的感覺神經節內,平時處于休眠狀態。但是,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帶狀皰疹病毒就開始活躍。有些人即使皰疹完全消失后仍存在劇痛,這時就稱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病毒造成的神經損傷的結果。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困擾中、老年人的頑固性疼痛之一,是公認的世界級疼痛性疾病。其疼痛持續時間短則數月,如未能好好控制疼痛,病史可以長達3年以上,個別患者病程甚至超過10年,在臨床上曾出現過病史30年的病例。
微創療法精準診治慢性疼痛
為什么阮阿婆疼到腿不能行嘴不能言,疼痛科治療5天后就可以自主進食和行走?楊秀環揭秘了治療過程。
首先,疼痛科為阮阿婆調整了藥物。止痛藥也要“對癥下藥”,且鎮痛藥物在患者身上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疼痛科醫生為阮阿婆選擇了適合她的藥物。
其次,疼痛科為其采用了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頭面部有一些神經節屬于交感神經,支配頭面部的血運。病毒侵犯面部神經后會導致神經缺血水腫,注入局麻藥,讓神經節放松,血管打開血運增加,可以調節頭面部血管神經的張力,緩解神經水腫。為了達到精準治療,阻滯中采用B超定位,屬于一種可視化治療。
此外還采用了觸發點刃針治療。神經支配著血管、肌肉運動,神經水腫時,肌肉處于暫時麻痹狀態,感覺及運動功能部分缺失。用刃針反復在不同的方向上淬滅觸發點,可以激活肌肉,達到恢復肌肉功能的效果。
楊秀環介紹,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很常見,在清遠市人民醫院疼痛科接診的患者中,有約1/3的患者屬于該病。抵抗力差的老年人,身體基礎較差的人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等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高發人群。
治療頑固性神經痛有“終極武器”
“不止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對更頑固的疼痛,我們也有辦法。”楊秀環表示。頑固性疼痛,被稱為“不死的癌癥”,患者長期遭受疼痛的折磨,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肺疾病的患者會誘發原有疾病發作,疼痛劇烈,還會導致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喪失,許多患者會有焦慮、抑郁甚至自殺傾向。
醫學的發展,讓疼痛專科醫生可以運用專業的治療手段來控制疼痛程度,盡可能地減輕病人的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如果已經發展成頑固性神經痛,一般藥物和治療方法都失靈了怎么辦?楊秀環表示,疼痛科也有行之有效的療法——神經射頻調控技術。該技術有兩種方法:熱凝射頻法,以75℃以上的高溫,有針對性地毀損部分感覺神經;脈沖射頻法,用脈沖震蕩神經使之放松,相當于給神經按個摩。兩種方法都是在DSA(X光)或CT引導下定位,射頻儀器自帶測試功能,可以判斷抵達的是感覺神經還是運動神經,以此來實現精準治療,防止誤傷。
“有些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各種治療方法都起不到作用了。此時,我們還有脊髓電刺激法。”楊秀環介紹。
脊髓電刺激療法目前適用于幾乎所有的頑固性疼痛。該療法通過在硬膜外腔放置脊髓刺激器的電極,電極向外放電刺激神經,用神經酥麻代替痛覺,阻斷疼痛傳向大腦及在大腦留下頑固記憶。目前脊髓電刺激器有兩種:短時程的,針對疼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的患者,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3個月內就醫,放7-10天就可達到治愈效果;長時程的,即永久性的,可針對頑固性疼痛多年的患者。
另一個“終極武器”,則是被稱為“癌痛克星”的鞘內藥物輸注系統——嗎啡泵。“椎管內嗎啡泵永久植入術”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一項先進新技術,可通過體外遙控編程,精確控制鞘內藥物輸注系統,進行椎管內嗎啡藥物持續給藥,達到鎮痛的目的。這一新的止痛方法適用于所有經其它傳統治療方法及藥物療法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
■知多D
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
據了解,疼痛已被現代醫學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有些慢性疼痛本身還是一種疾病(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長期的局部疼痛會形成復雜的局部疼痛綜合征或中樞性疼痛,使普通的疼痛變得非常劇烈和難以治療,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降低而誘發各種并發癥,甚至致殘或危及病人的生命。長期疼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還影響到其家庭乃至社會。
在醫院,疼痛科看似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科室,但是其重要性卻非其他科室可以替代。目前公眾對疼痛科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最常見的一種誤解就是:疼痛科就是開止疼藥的。事實上,止疼藥的確可以作為緩解疼痛的一種手段,但對于治療疼痛的疼痛科而言,面對更多的是不需要吃藥的疼痛。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療,是各國醫療服務的共同目標。疼痛科的醫護人員致力于治療各種急性和慢性頑固性疼痛,為患者創造無痛輕松生活。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