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評論 對張悟本現象的另一種解釋

?
最近各大媒體都比較繁忙,天天圍著張悟本轉,要么每天跟著張悟本,看他又在哪公開露面;要么每天在悟本堂門口踩點,報道悟本堂的牌匾在某某時刻被某某部門摘了下來;要么走訪各個法律部門,向法律專家們咨詢張悟本的行為到底算不算行騙。媒體這樣做有意義嗎?針對一個小小的人物用得著這樣大動干戈?媒體的作用是輿論監督,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讓群眾了解更多的資訊,能為百姓生活帶來更多有用的信息。在這件事情上,一味的對其進行表面曝光,抨擊,而不深度挖掘背后存在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醫療機制,這樣類似的報道頂多也就是讓老百姓看個熱鬧,而不能真正給受眾帶來生活上的實惠。
?
作為媒體,我們應該深刻剖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悟本現象的發生?一位自稱曾經在悟本堂看過病的患者在某論壇上說:“如果你們認為我找張悟本看糖尿病花兩千塊錢貴的話,你們從外面的醫院看病,又要掛號費,又要檢查費,再加上高昂的醫藥費,你們所有的費用加在一起不是比我的2000塊錢貴上幾倍嗎?”
記者采訪了一名在某家中醫醫院治療腎病的患者,該患者稱:“我的腎病很多年了,這病很不好治,這家醫院的院長號是最難掛的。要是正常掛號的話我們排一夜都挨不上號,因為號都讓內部醫生掛走了,門口存車的大爺也給掛號,不管找醫生還是找存車大爺,一個號最少加100塊錢。就是因為掛號難,我還打算去北京找張悟本看病呢,誰想到他竟然個騙子。”
?
這位患者說的沒錯,正是我國醫療機制的不健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造成了人們對張悟本食療理念的追捧,在“悟本現象”面前,國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行醫執照的張悟本被稱為騙子,難道正規醫院加價100元掛號就是合理的嗎?如果我們的醫療體制一直得不到改善的話,那么,今天你滅了一個沒有“行醫執照”的張悟本,明天就會站出來更多擁有“行醫執照”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