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精神又長胖小心是甲減

主講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 高清歌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由于甲狀腺素合成和生理效應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據起病的年齡不同,影響的結果也不同。
胎兒或嬰兒期發生甲減,主要影響患兒的智力和神經發育,表現為先天性癡呆,被稱為呆小病。幼兒期發生甲減,主要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表現為生長遲緩、身材矮小,被稱為幼兒性甲減。
成人期發生甲減,主要表現為代謝低下,嚴重程度不一,有些病人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有些出現畏寒、怕冷、乏力、便秘、懶動、動作緩慢、浮腫、聲音嘶啞等表現,較為嚴重且未治療的甲減可導致皮膚黏液性水腫、嗜睡等。
得了甲減怎么辦?甲減的治療目標是使癥狀和體征消失,FT3、FT4、TSH指標維持在正常范圍。治療甲減的藥物很簡單,主要是左甲狀腺素。
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需注意幾個問題。
1.開始劑量宜小。甲減病人的病程一般較長、年齡偏大、機體代謝率低下、耗氧量少,患者常常合并高脂血癥,冠心病發病率較高。當病人補充甲狀腺激素后,機體的代謝率和耗氧量會很快增加,因高脂血癥和冠狀動脈的病變不能立即改善,會誘發病人心絞痛發作。為了避免服藥后心絞痛發作,最好一開始使用劑量小一些,每次1/4~1/2片。
甲減病情越重、病程越長,開始時劑量應越小,以后逐漸增量,每2~4周增量1次,每次增量1/2~1/4片,2~3個月可達到維持劑量,直至促甲狀腺素和T4恢復正常。對于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服藥后心率明顯增快的患者來說,服用甲狀腺激素制劑的同時可加服洋地黃或心得安。
2.甲狀腺激素的半壽期長,服藥后血漿藥物濃度比較穩定。治療初期,患者最好2~4周化驗一次,根據甲狀腺功能情況調整藥物劑量。當劑量和病情穩定后,可以改為每日1次,療效與1天3次是相同的。
需要提醒的是,甲狀腺激素制劑一般需要終身服用。對長期服用藥物、甲狀腺功能穩定的患者來說,不需經常檢查甲狀腺激素,每半年至一年檢查1次就可以了。
3.判斷補充甲狀腺激素制劑是否合適,主要是根據病人的癥狀、體征和甲狀腺激素及促甲狀腺素測定綜合考慮,其中以促甲狀腺素測定值最為可靠準確。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