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已是中晚期

為幫助人們更好地識別結直腸癌,讓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少走彎路,1月8日,由健康時報、阿里健康·醫知鹿聯合主辦的結直腸癌患者指南發布會暨國家名醫智慧醫療研究院結直腸癌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
八成患者確診已中晚期早期發現基本可治愈
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高發惡性腫瘤,近十年來在我國發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位居第5位,2015 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7.63 萬人,因結直腸癌死亡患者19.10 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天約1000人確診結直腸癌,每3分鐘就有1人死于結直腸癌。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長寧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其發生發展與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提升公眾防癌意識,倡導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發生的風險,并且健康教育可以融入癌癥的三級預防之中,在癌癥防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雖然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但遺憾的是,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比例較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張蘇展教授表示,由于結直腸癌早期易“隱形”,大部分民眾也沒有癌癥早篩的習慣,目前臨床上接近8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就是中晚期,近半數患者生存期不超過5年。
而預防結直腸癌其實有5-10年窗口期。河南省腫瘤醫院消化內三科主任劉鶯表示,結直腸癌的發生要經過從息肉到腺瘤,最終發展成腫瘤的過程,一般需要5-10年時間。結直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基本實現治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晰程強調,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腹部脹痛不適,便中帶血和黏液,消瘦等都應該引起重視。對于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及45歲以上人群都應該定期進行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常用手段是結腸鏡,大便隱血試驗,當然直腸指診、乙狀結腸鏡也是有益的補充。另外目前來看糞便的DNA檢測也是未來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
目前,結直腸癌的診治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陳功在發布指南時表示,進行靶向治療之前需要基因檢測,只有了解了腫瘤的基因突變類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受益。研究發現,約50%的結直腸癌有RAS基因的突變。RAS基因檢測可篩選出更適合特定靶向藥物的患者,從而避免盲目用藥。但目前RAS基因檢測率在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中僅為20%左右。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陳功、河南省腫瘤醫院消化內三科主任劉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王晰程參加圓桌討論環節
首部結直腸癌患者指南發布22位頂級專家參與共建審核
此次會議上,“結直腸癌患者指南”作為醫學智庫“醫知鹿”項目首批產品正式落地發布,該指南由來自國內結直腸癌領域22位頂級專家參與共建,確保專業知識權威可靠。
該指南從患者視角出發,通過問答形式,將教科書式的醫學知識和治療方案解讀成患者易懂、實用的內容,讓解答更貼近醫患面談的口吻,實際解決患者的需求,為患者提供從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精準抗癌攻略。
阿里健康副總裁張亮介紹,“結直腸癌患者指南”已在阿里健康APP首頁上線。除此之外,可在UC瀏覽器手機版一鍵檢索“結直腸癌”查看;支付寶平臺通過檢索“醫療健康”進入,點擊更多服務工具選擇重癥指南中的結直腸癌界面查看;或在手機淘寶“我的淘寶-我的健康”卡片頁面,在健康工具中選擇健康百科,查看疾病指南結直腸癌模塊。
會議期間,國家名醫智慧醫療研究院結直腸癌專家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國家名醫智慧醫療研究院由健康時報和阿里健康聯合成立,此次成立的結直腸癌專委會由20位國內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旨在將專家診療經驗和智慧沉淀并凝聚,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