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情況不宜推拿

中醫的治療原則強調“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推拿屬中醫外治法范疇,尤其強調“因人制宜”。可以說,受試者的體格差異、精神狀態、疾病類別,決定了施術者的推拿方式、力度大小、操作時間。以下六種情況則不宜推拿。
1.過飽、過餓、過累或長期睡眠不佳
吃得過飽,胃腸道血流供應增多,此時推拿會導致大量血液集中體表,使胃腸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等癥狀,建議飯后1小時再推拿。在過餓、過累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下,都可能會因為血糖過低、全身氣血供應狀態差,在推拿過程中出現類似暈針的“暈推”狀況。
2.脫臼、骨折、急性扭傷期
脫臼、骨折,骨結構不在生理位置時,推拿可能會加重骨關節的錯位,甚至引起或加重骨裂對周圍神經、血管、臟器的損傷,加重病情;在扭傷的急性期,扭傷周圍軟組織處于水腫狀態,此時推拿反而會加重軟組織腫痛。
3.皮膚外傷
皮膚發炎、燙傷、外傷等情況下,推拿反而會加重傷勢,使發炎情況更惡化,還可能會因為細菌感染,進一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另外,若有皰疹等皮膚疾病,也有可能因為推拿擴大感染部位,因此,并不建議推拿。
4.生理期或懷孕期間
女性經期或懷孕期間,通常不推薦對腰部、骨盆部位進行推拿操作,以免刺激子宮,影響正常月經生理過程或對孕婦、胎兒造成影響。
5.術后
術后受試者除體虛外,其開刀傷口亦未完全愈合,全身氣血不足以被推拿調動,此時充足的休息優于推拿。
6.慢性病患者,尤其腫瘤病人
患有慢性病的人不宜推拿,如心腦血管疾病,其血管可能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是鈣化問題,不專業的推拿可能會造成硬化斑塊脫落,隨血液進入顱內,堵塞顱內血管,引發中風;腫瘤病人,一般體虛無力,病人的身體狀況可能沒辦法負擔推拿的力量,因此,建議用針灸搭配服藥,改善體弱、氣虛等問題后,再嘗試推拿輔助治療。
推拿的保健功效很好,但不建議天天進行。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平和、全身氣血通暢是人體最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不需要任何治療,只需要隨著時間、季節變遷,通過推拿做相應的調養,保持即可。
推拿的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專業推拿大夫須考慮人體軟組織的力學與生理特性,使手法作用于人體之后,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的刺激和感應,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經絡的調整作用,又能避免對人體組織產生明顯損傷。反之,一味的猛力會形成惡性刺激,極易造成組織損傷,帶來痛苦。(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副主任醫師 葉 勇)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