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從李鼎銘打擂談百科全說的轉型

從李鼎銘打擂談百科全說的轉型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0-6-16 09:28
【分頁導航】


  其實,打擂救中醫的不只是李鼎銘一人,可以說,李鼎銘影響的是毛澤東。而孔伯華當年在汪精衛面前打擂救中醫,還真的對后世有著很深遠的影響,畢竟,在當時,國民政府在朝,而共產黨在野。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孔伯華打擂的故事。


孔伯華


  孔伯華(1884-1955年) 現代醫家。原名繁棣,號不龜手廬主人,山東曲阜人。其祖孔父為當地名醫,孔氏深受其影響。幼年時攻讀經書,并隨父宦游各地。后以母病,遂立志學醫。


  16歲時,移居河北易州行醫,于當地與名醫狄虎堂等人交善。后又于25歲時,在北京外城官醫院任職,與當時名醫張菊人、陳伯雅等共事,砌磋學問。1929年,曾參與奮起反抗當時政府擬消滅中醫的活動。并于同年與另一名醫蕭龍友共辦北京國醫學院,培養較多的中醫人才。平時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所著有《八種傳染病證治析疑》、《臟腑發揮》等,尚未見付梓。人稱“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關于孔伯華打擂一事的背景是這樣的:


  1919年后,隨著社會的發展,西醫逐漸傳入中國,一些學者開始抨擊中醫,指責中醫不科學,理論荒謬。


  1929年,當時最為反對中醫的余云岫等人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提案,主張取締中醫。提案被當局通過,引發全國中醫界反對,各地代表聚集上海,組織“聯合赴京請愿團”,孔伯華作為華北中醫代表,被推選為臨時主席,前往南京汪精衛政府請愿。


  面對汪精衛,孔伯華提出“打擂”——以治病效果論勝負——找12名病人,由西醫先挑6名病人治療,剩下的6名病人用中醫治療。


  汪精衛同意了“打擂”提議,孔伯華分到了患有高燒、咳喘的病人。孔伯華用中醫治療的效果相當好,汪精衛看到中醫的良好療效,初步決定中醫不能取締。之后,汪精衛將自己的朋友介紹到孔伯華處治療,效果亦令人滿意,加之國內反對意見越來越多,政府當局收回提案,并同意成立國醫館。


  而“四大名醫”一說的由來是在打擂之后。1935年,放棄廢止中醫打算的國民黨政府頒布中醫條例,規定對所有中醫實行考核立案。在北京進行第一次中醫考核時,當局挑選了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施今墨四人作為主考官,負責試題的命題與閱卷,從此就有了“京城四大名醫”的說法。“四大名醫”各有專長,孔伯華以治療溫熱病(相當于發高燒的病及部分傳染性疾病)而出名。


毛澤東接見孔伯華


  后來,孔伯華也曾經多次給毛澤東治過病,你現在去孔伯華醫館,還能看見毛澤東接見孔伯華的照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