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和增生可同時發生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很常見的骨骼疾病。它是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被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更高,女性尤為突出。除了會引起全身性酸痛不適外,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它是老年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質增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刺”“骨贅”,是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之一。它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到了一定年齡,人類活動較多且負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等周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這些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也不是引起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大可不必過于擔心。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局部組織或神經,產生相應癥狀時,就稱為“骨質增生癥”,此時就需要根據病情做相應治療。
從機制上說,骨重建由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等組成的骨骼基本多細胞單位實施。正常人的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種動態平衡。如果因老年、絕經、藥物和其他疾病等因素,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加,成骨細胞活性下降,骨吸收多于骨形成,就會導致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質疏松悄然發生。
骨質增生的主要形成機制有三方面:一是骨與關節退變或慢性損傷,骨質疏松、骨萎縮使關節周圍的韌帶松弛變性,并刺激關節周圍的骨膜,導致骨質增生,這也是關節的一種代償機制;二是骨與關節受到急性損傷,周圍出現血腫及滲出物,被吸收機化而形成骨贅;三是骨端韌帶本身受到過多的牽張及壓應力(抵抗物體有壓縮趨勢的應力),從而形成反應性增生導致骨質增生。
綜上可知,骨質疏松是正常骨骼的骨密度與骨質量下降;骨質增生是正常骨骼以外新產生的骨贅。此外,骨質疏松會導致微骨折、骨萎縮,加速關節退變,促進骨質增生的形成。也就是說,所有的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因此,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是可同時發生的。
對于骨質疏松癥和骨質增生癥的患者,需要到醫院就診咨詢,切不可輕信偏方或保健品等。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骨質增生癥按照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原則,包括運動飲食調整、藥物和手術治療。(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 周長征)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