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嘆氣傷肝耗氣血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長吁短嘆”的習慣,有些是因為繁忙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有些則是習慣性的“嘆上一口”。從中醫理論來說,這種表象背后可能隱藏健康問題。
嘆氣其實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也有它的好處:可使體內橫膈上升,促進肺部排盡濁氣,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含氧量,加快血液循環,使身體處于松弛狀態,可消除悲傷痛苦、緊張焦慮及精神壓抑感,從而有益于機體內環境的調節和穩定,使機體臟腑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但如果習慣經常嘆氣或不自覺的想嘆口氣,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預警。“嘆氣”在中醫理論中稱為“善太息”,與情緒波動、神經功能紊亂、陰氣虧虛有關,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口唇干裂、四肢麻木等癥狀,是肝氣不舒、陰血虛弱的典型表現。
①肝郁
由于情志所傷、所欲不遂,或強烈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郁滯、胸中氣機不利,只得靠每次嘆氣來使胸宇得舒。具體癥狀有胸悶不舒、長吁短嘆、神情黯然、口苦眩暈、苔白等。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這種現象不可忽視,要積極調養。比如按摩太沖、膻中、內關等穴位,泡服佛手、玫瑰花、綠萼梅、茉莉花、薄荷、香附等代茶飲都可起到不錯的寬胸理氣效果。如果癥狀嚴重,可選用逍遙丸、柴胡疏肝散來疏肝解郁。
②氣虛
有時候一些人明明心情不錯,但卻經常嘆氣,中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由于勞傷過度或久病失養,而致氣虛宗氣不展,欲得嘆息而后快。嘆氣也是人體的自救反應,舉個例子,郁悶的“悶”字,字面解釋就是“心”被關在“門”里面,出不來,自然不順心,所以人顯得疲乏抑郁,沒辦法喜樂,只得通過嘆氣而使心情放松。人抑郁久了,會耗傷氣血,所以郁者多夾虛,而陰虛也會致郁。氣虛所致的嘆氣具體癥狀有常欲嘆氣、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質淡、舌體胖等。建議平時可多按摩百會、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位,以補氣提氣。也可泡服黃芪、西洋參、大棗等補氣之品,或用補中益氣丸等。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