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從非典甲流的防治看中西醫之爭

從非典甲流的防治看中西醫之爭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0-6-23 08:13
【分頁導航】


  如今,甲流爆發離我們已經過去一年了,現在的人們又有幾個能回憶起那時有人的終告呢?2009年7月,正當甲流大爆發時,劉逢軍就在其網站上刊發文章,根據五運六氣的原理,他認為甲流到了冬天,就失去了存活的基礎。大家可以參看這篇文章:http://www.neimengedu.cn/doc_1158.aspx,只可惜,人微言輕,他的話,根本就沒有得到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重視,而當國家號召人們免費接種疫苗時,許多人竟然不以理會。這不能不說,經過非典以后,人們在對待疫情時,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其實,中醫一直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面對溫疫,不管是非典也好,甲流也好,只要把我們自身的健康管理好,練就一身“金鐘罩”、“鐵布衫”,想必任何的溫疫也奈何不了我們。只可惜,現在中國已經到了全民逐利的時代,只有45歲以上的人才會記得做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太極拳、八段錦、全民長跑這些以官方名義推廣的保健運動。為什么那會兒國家會提倡這些呢?因為當時醫藥費,大都是國家買單,因此,國家、單位都有積極性,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如今,盡管有醫保,但個人負擔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而且住院用的藥,醫生也盡可能多地給你推薦自費的,不在醫保報銷之列。因此,現在人們更多地開始意識到養生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這也就是產生目前養生熱的社會大背景。


  但是,當媒體胡亂批張悟本之后,幾乎所有的當紅養生名人都被牽涉進去,官方推薦的專家觀點沒人信,做的講座不愛聽。而那些養生名人們,又被批不正統,是歪理邪說。這無疑給目前的養生熱潑了盆冷水,很多人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茫然。


  想要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養生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中國的情況是,西醫在朝,中醫在野。想在中國自上而下地提倡養生,那是不可能地。但如今,中國人自己不珍惜,不看重的東西,老外們反而如獲至寶。6月20日,有這么一條新聞,就很能說明問題。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出席了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全球首家中醫孔子學院成立于2007年,在倫敦由英國倫敦南岸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和哈爾濱師范大學共同承辦。)


習近平出席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揭牌儀式


  習近平強調,文化教育交流,貴在心靈溝通。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中澳兩國雖然歷史文化不同,但多年來兩國在人文領域相互借鑒和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在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目前,全球有90多個國家開設了近300家孔子學院)。而中醫孔子學院目前也在逐步推廣中。


  什么是文化?文以載道,以化成天下。中醫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國內不重視、排斥它的時候,在國外,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中國文化,包括中醫文化正越來越深入地走進千家萬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地思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