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醫生開診所 光給政策還不夠

【byb.cn 】(來源:健康報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5部門日前出臺的《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提出,2019年至2020年在北京等10個城市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并鼓勵非試點省份和城市進行試點。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北京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實施方案》,提出今明兩年在朝陽區、海淀區、昌平區、大興區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8月6日《新京報》)
以前,醫生開診所受到城市醫療機構整體規劃的限制,即使各項條件都已具備,也要向行政機構提出申請,且審批未必能通過。如今,審批制變成報備制,這就意味著在試點區域內,只要達到基本條件,開不開診所或到哪開診所,醫生可以自由決定,只需要到行政部門報備即可。
然而,“給政策”只是醫生大膽嘗試最基本的條件。即使有了優惠政策,醫生并不一定愿意和敢于開診所;即使有人開了,接下來也可能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新政試點期間,政府應幫助更多醫生取得成功。
首先,對于診所雖然不再進行規劃限制,但這方面的引導必不可少。倘若一個街區內診所密集且同質化,這些診所很可能難以為繼。政府應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為醫生勾畫出可能的發展前景,再將決定權交給醫生,方能提高開辦診所的成功率。
醫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和面臨的難題還有很多。比如,在職醫生開診所時,醫生如何處理診所與醫院的關系?時間上如何分配?醫院會不會反對?職稱評審和職位晉升會不會受影響?在醫院坐診,把病人往診所里引導,會不會受到懲罰?這些疑問得不到解答,醫生開辦診所的后顧之憂就難以消除。
放開醫生開診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該怎么走,顯然更加重要。放開不是放手,而是要牽手,用更細致的引導和更周全的服務,來取代以前的審批與管理。試點雖然是一次探索,但不應是每個人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而是要從宏觀層面及時發現共性問題,然后再迅速制定對策,促使問題得到合理解決。這樣看來,放開醫生開診所,不僅是對醫生的膽識與能力的一種考驗,也是對相關部門應變處置和完善政策能力的一種考驗。
- [行業新聞]冰箱保鮮國際標準首次發布04-03
- [行業新聞]集采藥大降價 咋能降價不降...01-03
- [行業新聞]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12-20
- [行業新聞]九地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12-01
- [行業新聞]衛健委:推行醫院檢查結果互...11-29
- [行業新聞]京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08-24
- [行業新聞]中疾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11-26
- [行業新聞]北京發布重點場所AED電子...11-2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