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臍療調經養五臟

臍療調經養五臟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9-9-30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 代金剛

從臍帶剪斷那一刻起,我們才以獨立個體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出生之后,這個曾經的“生命之門”卻經常被我們忽視,利用肚臍養生更是少有人應用。

 

肚臍是神闕穴所在之處,它與人體任、督、沖、帶脈及十二經脈關系密切,與五臟六腑也相通。古代醫學常借用肚臍來防病治病,這種療法稱為“臍療”,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臍療的具體方法是:把藥物直接敷貼或用艾灸、熱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臍部,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目前,這也是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而且,肚臍處表皮角質層薄,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壁直接相連,使得其滲透性強,有利于藥物的快速吸收。

 

臨床上,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藥物的適用情況,臍療的方法主要分為敷臍、滴臍、灸臍、熨臍、臍部拔罐等。  1.敷臍法:用藥末或生藥搗研后,兌入酒、姜汁、植物油,直接敷于臍上。一般每次敷2~6小時,每日1次。

2.滴臍法:將藥物溶于液劑,滴于臍中至藥液吸收,每日1次。此法有利于藥物在臍部迅速吸收,以發揮藥效。敷臍法和滴臍法適用于各種病癥,如便秘、腹脹、腸梗阻、消化不良、遺精、自汗、盜汗等。上藥前,均需用75%酒精棉球消毒臍部,其中敷臍法用紗布和膠布固定藥物。

3.灸臍法:利用某些藥物(如艾葉)的燃燒,熏灼臍部,常用的有艾條灸和艾炷隔物灸(隔物可選用鹽、附子、姜、蒜、麝香等),每次灸3~5壯。此法有溫中、回陽、鎮痛等功效,適用于五更瀉、慢性腹瀉、痛經等不適。

4.熨臍法:將藥物炒熱直接熨臍上,或用藥末作餅,烘熱敷臍上,或者單用熱物置于臍部,借藥物作用和熱能滲透相結合以養生治病。熨臍次數以病癥緩解或消除為度。此法更適用于寒性病癥,如寒性腹痛、小便不通等。

5.臍部拔罐法:在臍部使用閃罐方法,每日1次,連續3次。該法可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散風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蕁麻疹。不過,由于對技術手法要求較高,臍部拔罐最好去醫院讓專業醫生操作。

臍療具體選藥及治法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辨證施治,次數與療程各有差異。臍療法操作簡便,用藥量小,尤其適用于老人及打針吃藥困難的人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