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子舌頭長腫塊 一查竟是舌癌

專家提醒, 如果口腔內出現黏膜病變,比如兩周以上不愈合的口腔潰瘍、白斑、紅斑、糜爛等,一定要及早就診,盡早排查口腔癌。
舌頭現腫塊竟查出癌
20歲的欣欣平時飲食習慣良好,很少吃太咸、太辣的食物。但在4個月前,她的口腔內出現了潰瘍,左邊舌頭破了,潰爛遲遲沒有愈合。因為沒有疼痛等不適,她誤以為這只是一般的“熱氣上火”而已,沒太在意。沒想到,兩三個月過去了,潰瘍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直到1個多月前,她的左舌部出現腫塊,才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為她做了詳細檢查,結果出來,竟已發展到舌癌中晚期。
欣欣隨后轉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求醫。醫生幫她完善了相關檢查,核磁共振結果發現她左側舌緣腫塊已經有2.1厘米×1.2厘米,兩側頸部有多發的小淋巴結,不排除轉移可能。對于這名該科收治年齡最小的患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專家團隊非常重視,科主任楊洪、主任醫師廖衛國帶領大家詳細做術前討論,最后決定在保證腫瘤根治和切口美觀的前提下設計手術治療方案,為欣欣施行“不裂下唇不裂下頜骨口底貫通的左舌癌口底擴大切除+雙頸淋巴結清掃+削薄游離右側股前外側皮瓣轉移修復+氣管切開術”。
楊洪解釋說,欣欣的病灶出現在左舌,腫瘤靠舌后段及舌根,如果按常規手術,需要裂開她的下頜骨。但她還年輕,所以大家討論后決定進行口底貫通的左舌癌口底擴大切除,也就是在她下巴開了一個不易被看到的切口進去手術,以保障術后對她的容貌影響不大。
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醫生們成功為欣欣清除了病灶。病灶切除后,留下的舌口底缺損需要皮瓣修復,為此,醫生們從她腿上(右側股前外側)取一塊肉,移植幫助重建其舌頭的形態,以助術后盡量恢復舌的吞咽及輔助發音功能,保障生活質量。術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欣欣恢復良好,1周后便開始鍛煉經口進食,拔出氣管套管,恢復發音和呼吸功能,現在可以正常飲食和說話了。
提醒:口腔黏膜病變莫輕視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楊洪介紹,口腔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世界男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八位。而舌癌又是口腔口咽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舌上皮發生,病理類型95%以上是鱗狀細胞癌。腫瘤好發于舌背、舌緣、舌腹等部位,表現為潰瘍型/浸潤型腫塊,生長快,部分伴有疼痛、出血,可向下侵犯口底、牙齦,向后侵犯舌根、扁桃體等部位。國內外數據顯示舌癌已經越來越趨向低齡化。
目前舌癌具體病因不明。一般來說,吸煙率高、酒量大、口腔衛生習慣較差的中老年男性是舌癌的高發人群。此外,咀嚼檳榔也是舌癌重要的誘發因素。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專家提醒,從預防的角度,日常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口腔衛生,不嚼檳榔,戒煙戒酒,科學刷牙,平衡營養,鍛煉身心。
2. 及時處理口腔內牙齒殘冠、殘根,防止損傷舌側邊緣。
3. 關注自己口腔內粘膜的病變,如發現兩周以上不愈合的口腔潰瘍、白色斑塊、紅色斑塊、糜爛、增生、瘤樣病變等,要及時就診。(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崔捷、魏彤)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