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養生除了煲湯吃藥 更是一種精神的修為

養生除了煲湯吃藥 更是一種精神的修為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0-8-9 09:12
【分頁導航】

 

 【byb.cn】(摘自:神韻在線)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在提高,養生成了時代的潮流,各種養生保健館、養生食療館、養生門診應運而生,中醫的養生之道究竟在哪里呢?

?

  養生能防病治病,人體都有五臟六腑,為什么胃是“五臟六腑之海”,肝叫“將軍之官”?為什么小腸是“受盛之官”、大腸與肺相表里?胃、腸、肝會產生一些什么樣的疾病,這些疾病會有什么樣的表現,應該怎么預防和治療?養生也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的修煉。真正的養生與人的情志有何關聯?

?

  近日,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內科主任戈焰教授在第47期“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在講述中醫的整體辨證施治之理,人體胃、腸、肝的養生之道的同時,更向大家展現了“大醫精誠”的“養生修為”。

?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即五臟(心、肝、脾、肺、腎)和六腑(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就是這個整體的中心。除了臟或腑跟外界肢體、四肢百骸相通形成一個系統以外,臟與臟,臟與腑之間也是相互關聯的。中醫認為,肺和大腸是相表里的,這個不僅是一個哲學的概念,在科學上也得到了證實。它們不僅在生理上互相聯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

?

  “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原陽是推動生命的原始動力,它就像天地之太陽那么的重要,它應該潛藏在人的下腹丹田不能隨便出來也不能隨便去消耗的。中醫里有一句名言“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也說明了人體該順應一年四季的陰陽盛衰而運行。上古之人一百歲行動還很敏捷,但是現代人年過半百就動作遲緩了,是因為那些能活百歲的人懂得養生之道,也能順應養生之道,在飲食、起居、勞作方面都是非常符合健康規律的。

?

  除了順應規律外,只有“形與神俱”人才能活得健康、活得有意義。據說,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享年168歲,“度百年乃去”,他不僅給后人留下不少良方,還留下了“為老虎拔刺”的美麗傳說。可見,孫思邈不僅是人類的“大醫”,也是蒼生“大醫”。俗話說,“大醫醫國、中醫醫人、小醫醫病”,要成為大醫就要安神定智、無欲無求。養生不僅僅只是身體的養生,除了煲湯、吃藥,也是為人處世方法的一種修為。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