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網球肘炎的人為何越來越多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2-16 00:01
【byb.cn 】(來源:錢江晚報)如果你身邊有愛運動的朋友,“網球肘”這個病你很可能聽說過。隨著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揮拍類運動的火爆,我們身邊的“網球肘”也多了起來。
“球沒打好,病倒是很專業!”球友們這樣自我調侃。
為浙江省專業運動員一線服務了30年的浙江體育醫院醫生楊威斌,天天和運動損傷打交道,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看‘網球肘’這個毛病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但是,浙江省隊的運動員,反而幾乎沒有人得過‘網球肘’。”
揮拍類運動傷害,“網球肘”排到前四
就在前幾天,楊威斌醫生剛剛接診了一個“網球肘”病人。“他一進門,就說自己疼得受不了!手抬不起來,沒辦法刷牙、拿茶杯,用電腦打字也不行,晚上疼到沒法睡覺。得的不是大病,但生活全亂套了……”楊醫生說,病人是一個40多歲的男性,是個網球初學者,接觸網球才三個月,每個星期也就打兩次球,完全沒想到突然就這么嚴重了。
“網球肘”是通俗的叫法,它的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慢性損傷性炎癥,多因長期、反復用力活動肘部,引發肱骨外上髁處的慢性損傷,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
雖然叫“網球肘”,但并不是只有打網球的人才會得這個病。“打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的運動愛好者,以及廚師、家庭主婦等長期反復做肘部活動的人,是來看診最多的人群。”楊醫生說,這些年隨著揮拍類運動的火爆,他明顯感受到來看“網球肘”的患者增多,“中年人開始對健康關注,不少人選擇了揮拍類運動作為日常的鍛煉方式,而老年人因為年齡和體力的限制,并不是揮拍類運動的主力人群,所以,‘網球肘’在30歲到50歲的中年人中最為普遍。”
楊醫生還給記者分享了一組自己的臨床數字:“在我接診的運動類傷害患者中,‘網球肘’的問診人數占到了20%-30%。在揮拍類運動傷害的普通人群中,繼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問題后,‘網球肘’發病率排到第四位,這和當下揮拍類運動的火爆有直接關系。”
普通人的病,專業運動員幾乎沒人得
楊醫生還提到了一個臨床上很有意思的現象:“網球肘”這個病,普通運動愛好者得病的概率遠超專業運動員,“真正高水平的運動員不會得‘網球肘’,哪怕得病,也是剛進隊沒多久的小隊員。”
為什么訓練強度更大、訓練時間更長的專業運動員反而不會得“網球肘”?楊醫生點出了其中的關鍵,“每次接診病人,我首先會分析他的‘網球肘’是怎么發生的,除了清楚了解他平時鍛煉的運動項目,還要了解平時的鍛煉中,技術動作是不是符合生物力學或者運動力學的要求。結果我發現,在我的病人中,90%以上的‘網球肘’都和動作不標準有關。”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專業運動員幾乎不會得這病。“打球時,正確的發力動作應該是以腰帶肩、肩帶肘、肘帶腕來發力,但很多人打球就是用肘關節發力,特別是當反拍動作多的時候,就很可能產生‘網球肘’。”
“網球肘”是運動類傷害的常見病,確診簡單,治療也并不難,但楊醫生提醒說,“網球肘”最讓人頭疼的是復發概率特別高,所以要徹底根治“網球肘”,糾正打球的動作是最關鍵的,“揮拍的動作要標準,否則還不如不打”。
3個動作判斷是不是“網球肘”
動作1:握拳,看肘關節外側疼不疼。
動作2:握拳-放松-伸手指,看伸手指的動作痛不痛。
動作3:前臂手腕旋轉的時候痛不痛。
如果只有做動作1有疼痛感,這是“網球肘”初始階段,不嚴重。
如果動作2、動作3都有疼痛感,表明局部炎癥已經比較厲害,影響到運動功能,這時要馬上休息,停止球類訓練,進行局部按摩和冷熱敷保守治療。
有些患者長時間不能治愈,發生了局部黏連,有硬塊,這時一定要找專業運動損傷醫生做治療,通過藥物治療或者按摩手法,對黏連做松解。治愈恢復訓練后在動作標準的前提下,訓練前后要對局部肌肉進行松解和牽拉放松,否則“網球肘”的復發率很高。
4個提醒預防調整“網球肘”
1. 冰敷。疼痛明顯的“網球肘”急性期以冷敷為主,冰塊敷肘外側,20-30分鐘一次,一天兩次。晚期病人,中間穿插熱毛巾熱敷。
2. 用網球等軟性的球,在肘關節部位進行按摩放松。
3. 肘關節束帶,戴在肘關節下方3-5厘米處,通過關節前臂肌群對肱骨的牽拉,可以起到預防和保護的作用。
4. 訓練前后對肌肉進行局部放松。
“球沒打好,病倒是很專業!”球友們這樣自我調侃。
為浙江省專業運動員一線服務了30年的浙江體育醫院醫生楊威斌,天天和運動損傷打交道,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看‘網球肘’這個毛病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但是,浙江省隊的運動員,反而幾乎沒有人得過‘網球肘’。”
揮拍類運動傷害,“網球肘”排到前四
就在前幾天,楊威斌醫生剛剛接診了一個“網球肘”病人。“他一進門,就說自己疼得受不了!手抬不起來,沒辦法刷牙、拿茶杯,用電腦打字也不行,晚上疼到沒法睡覺。得的不是大病,但生活全亂套了……”楊醫生說,病人是一個40多歲的男性,是個網球初學者,接觸網球才三個月,每個星期也就打兩次球,完全沒想到突然就這么嚴重了。
“網球肘”是通俗的叫法,它的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慢性損傷性炎癥,多因長期、反復用力活動肘部,引發肱骨外上髁處的慢性損傷,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
雖然叫“網球肘”,但并不是只有打網球的人才會得這個病。“打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的運動愛好者,以及廚師、家庭主婦等長期反復做肘部活動的人,是來看診最多的人群。”楊醫生說,這些年隨著揮拍類運動的火爆,他明顯感受到來看“網球肘”的患者增多,“中年人開始對健康關注,不少人選擇了揮拍類運動作為日常的鍛煉方式,而老年人因為年齡和體力的限制,并不是揮拍類運動的主力人群,所以,‘網球肘’在30歲到50歲的中年人中最為普遍。”
楊醫生還給記者分享了一組自己的臨床數字:“在我接診的運動類傷害患者中,‘網球肘’的問診人數占到了20%-30%。在揮拍類運動傷害的普通人群中,繼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問題后,‘網球肘’發病率排到第四位,這和當下揮拍類運動的火爆有直接關系。”
普通人的病,專業運動員幾乎沒人得
楊醫生還提到了一個臨床上很有意思的現象:“網球肘”這個病,普通運動愛好者得病的概率遠超專業運動員,“真正高水平的運動員不會得‘網球肘’,哪怕得病,也是剛進隊沒多久的小隊員。”
為什么訓練強度更大、訓練時間更長的專業運動員反而不會得“網球肘”?楊醫生點出了其中的關鍵,“每次接診病人,我首先會分析他的‘網球肘’是怎么發生的,除了清楚了解他平時鍛煉的運動項目,還要了解平時的鍛煉中,技術動作是不是符合生物力學或者運動力學的要求。結果我發現,在我的病人中,90%以上的‘網球肘’都和動作不標準有關。”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專業運動員幾乎不會得這病。“打球時,正確的發力動作應該是以腰帶肩、肩帶肘、肘帶腕來發力,但很多人打球就是用肘關節發力,特別是當反拍動作多的時候,就很可能產生‘網球肘’。”
“網球肘”是運動類傷害的常見病,確診簡單,治療也并不難,但楊醫生提醒說,“網球肘”最讓人頭疼的是復發概率特別高,所以要徹底根治“網球肘”,糾正打球的動作是最關鍵的,“揮拍的動作要標準,否則還不如不打”。
3個動作判斷是不是“網球肘”
動作1:握拳,看肘關節外側疼不疼。
動作2:握拳-放松-伸手指,看伸手指的動作痛不痛。
動作3:前臂手腕旋轉的時候痛不痛。
如果只有做動作1有疼痛感,這是“網球肘”初始階段,不嚴重。
如果動作2、動作3都有疼痛感,表明局部炎癥已經比較厲害,影響到運動功能,這時要馬上休息,停止球類訓練,進行局部按摩和冷熱敷保守治療。
有些患者長時間不能治愈,發生了局部黏連,有硬塊,這時一定要找專業運動損傷醫生做治療,通過藥物治療或者按摩手法,對黏連做松解。治愈恢復訓練后在動作標準的前提下,訓練前后要對局部肌肉進行松解和牽拉放松,否則“網球肘”的復發率很高。
4個提醒預防調整“網球肘”
1. 冰敷。疼痛明顯的“網球肘”急性期以冷敷為主,冰塊敷肘外側,20-30分鐘一次,一天兩次。晚期病人,中間穿插熱毛巾熱敷。
2. 用網球等軟性的球,在肘關節部位進行按摩放松。
3. 肘關節束帶,戴在肘關節下方3-5厘米處,通過關節前臂肌群對肱骨的牽拉,可以起到預防和保護的作用。
4. 訓練前后對肌肉進行局部放松。
有關【網球肘炎】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