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行業新聞>> 中醫進校園 積蓄創新力量

中醫進校園 積蓄創新力量

byb.cn
[行業新聞] 作者 :byb.cn 日期:2021-6-25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本報特約評論員  張鐵鷹 在剛剛過去的兒童節,各地學校除了為孩子們舉辦溫馨的聯歡會,還舉辦了不少特別的活動,北京、鄭州、太原、福州等地多所學校紛紛開展了“中醫進校園”活動,為孩子們送了一份“中醫禮包”。前段時間,鄭州市一所小學開設的全年級中醫課程體系也引發關注,不少家長稱贊:“讓孩子從小了解中醫,不僅利于孩子成長,也利于中醫藥文化傳承”。

  據悉,鄭州市這所小學每周都有一節屬于全校性課程的中醫課,其中,一、二年級學習中醫歷史,三、四年級記憶中醫典籍、學習中醫常識,五、六年級根據藥方進行簡單制藥及手動推拿等實際操練。其實,中醫藥課堂進校園并不少見。比如,2017年4月,全國第一套小學中醫藥教材《中醫藥與健康》在浙江省發行,當年秋季便進入全省小學課堂;同年,北京市人大附中等6所初中,開設中醫藥文化選修課程,共計100余課時。讓中醫藥進校園,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正在成為越來越廣泛的社會認知。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是其中內容之一。如何促進中醫藥海外發展?無疑,首先要讓其在國內扎根,而將中醫藥基礎知識引入中小學傳統文化課和生理衛生課,就是打基礎和求長遠的有效措施。


  首先,有助于形成全社會保護中醫藥的濃厚氛圍。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數千年來,中國人都是靠中醫藥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經過抗擊“非典”、新冠疫情等重大傳染病之后,全社會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有些人仍對中醫藥的科學性產生動搖,更有人不時散布中醫藥是“偽科學”的謬論。在此環境下,將中醫藥課堂引入中小學,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讓孩子從小了解中醫藥,就會夯實信任、保護中醫藥的社會基礎。


  其次,有助于孩子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既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養,普及健康養生知識。比如,中醫里“扶墻提踵”,找一面墻,或者桌子、椅子,用雙手扶穩,腳尖點地,腳跟離地,這個可以增強腿部平衡力的動作,不需要特別的場地,很適合孩子課余鍛煉。有了受益于中醫藥的青少年,中醫藥文化與世界接軌才有源源不竭的動力。


  再次,有助于中醫藥文化創新性發展。開設中醫藥課堂,不是為了出“名醫”“大家”,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回家給爸爸媽媽按摩,而是為了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繁榮。使更多人從小就了解中醫藥文化,掌握健康養生知識,才能推動中醫藥文化不斷創新發展。我們必須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中醫藥學課堂助力,更關鍵的是,我們也要抓緊師資培訓,建立課堂教學的專家隊伍。

  總之,要使中醫藥走向世界,使中醫藥文化為世界貢獻更大力量,就要先進校園,繼而進社區、進家庭,在國內深扎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