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兒童有良性骨腫瘤

受訪專家: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兩江院區骨科病房主任 劉 星
本報記者 高 陽
近期,美國《骨與關節外科雜志》上的報告指出,多達1/5的兒童存在良性骨腫瘤。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5萬張數字化x光片,調查他們從童年到青少年期的骨骼健康狀況,并獲得了上述結論。其中,半數以上兒童的骨腫瘤屬于非骨化纖維瘤。“這個數字可能聽起來很可怕,”研究人員強調,“但它們大多不要命,且非常常見。”
對此,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兩江院區骨科病房主任劉星介紹,兒童良性骨腫瘤通常是無害的,一些病例是在體檢、骨折時發現的;有些良性骨腫瘤患兒會出現不適癥狀,在就醫中發現。我國兒童的骨腫瘤發病率2003~2007年統計結果(最近)顯示,每10萬人發病率是1.23,總體上男多于女。不同年齡的發病情況不一樣,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多發于10~18歲之間。比如,10~22歲常見的是骨軟骨瘤,13~30歲多是內生性軟骨瘤。
骨軟骨瘤是常見于兒童的良性骨腫瘤,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單發性在0.5%~1%,多發性為2%左右),惡變率極低,不必過分擔心。劉星說,骨軟骨瘤多發生在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并可能影響骨骺發育或產生肢體畸形,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臨床上,骨軟骨瘤可能無疼痛、壓痛,當腫瘤體積變大、壓迫神經時會產生相應不良癥狀。如果沒有癥狀,可不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但如果出現局部疼痛、妨礙關節活動或壓迫血管、神經和臟器時,必須進行手術切除。
有資料顯示,骨腫瘤的患病原因與遺傳、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有關,部分惡性的骨肉瘤是由良性骨腫瘤、慢性骨髓炎惡變而成,還有些是放射線引起的,但具體發病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由于兒童和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骨骼處于快速生長階段,成骨細胞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后,可能出現變異或病變,其中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就是骨肉瘤。
劉星介紹,我國骨肉瘤的總發病情況約為每年2~3例/100萬,15歲~19歲青少年患者每年高達8~11例/100萬。目前,骨肉瘤的治愈率在50%~70%左右,保肢率在90%以上。因其早期癥狀比較隱匿,一些患兒因骨折等外傷,能較早的在檢查拍X光片時發現病變;更多的患兒因出現骨骼、關節的疼痛或者局部腫塊,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病情,但這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有20%的患者在初診時就發現肺轉移病灶,疾病發展迅速,5年生存率僅為60%~80%,致死率非常高。
由于骨肉瘤通常發生在長骨部位,主要表現是骨骼、關節疼痛,與青少年的“生長痛”非常相似,家長一定要注意區分。典型的生長痛表現為間歇發作、陣發性且部位不固定的疼痛,通常一周發生1~2次,且多數在晚上疼痛,可自行緩解。骨肉瘤引起的疼痛早期往往在晚上,后期在白天,經休息或用藥后不能緩解,甚至逐步加重;后期或出現局部腫大、發熱、貧血、體重減輕、消瘦、下肢疼、惡心、肌肉萎縮等癥狀,出現走路一瘸一拐、活動不靈活等表現。
對于良性骨腫瘤,如果包塊不明顯,可以觀察治療,每3~6個月復查一次即可,不一定要做手術,由醫生結合部位、大小、數量判定風險,即便是不干預也沒問題。但若是明顯影響外形美觀,或長在骨干厚段,影響發育和誘發畸形,可能導致羅圈腿或者X型腿,腕部內外翻,這種需要即時干預,及時做手術治療,避免可能發生的骨折。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