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斑塊治不治看形態

斑塊治不治看形態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9-2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頸動脈是流向大腦的血液通道,如果它變窄了,大腦就可能缺血,引發中風。臨床統計顯示,近半數中風都與頸動脈狹窄有關;45歲以上中風患者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美國神經放射學雜志近日發表的全球多國、多學科專家立場聲明指出,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治療,關鍵要看斑塊是否容易破損。


       聲明指出,斑塊易損特征與缺血事件的發生獨立相關,不受狹窄程度影響,而之前幾乎所有指南主要依據狹窄程度和有無癥狀。過去,在治療方面,多根據頸動脈狹窄程度來確定方法:狹窄度不超過50%,采取藥物治療;狹窄度超過50%,要進行手術。但近年來研究發現,不論頸動脈狹窄患者有無癥狀,在影像學檢查后發現有易損斑塊特征,即使是輕度狹窄,其預后也較差。


       容易破損的斑塊特征包括:纖維帽薄或容易破裂,內皮腐蝕,炎癥明顯,有大的富含脂質的壞死核,不成熟的斑塊內新生血管、斑塊內出血,穩定或無癥狀的病變一般含有更多的纖維組織和鈣化成分。有研究發現,在無癥狀和有癥狀的狹窄性斑塊中,都存在潰瘍、斑塊內出血和血栓機化,說明斑塊破裂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生理現象。另有研究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患者的中風風險較低,這可能是因為,纖維帽變薄后增加了斑塊的外周壓力,狹窄程度增加則會降低斑塊外周的壓力。


  因此,專家聯合聲明建議,存在頸動脈斑塊的患者,無論狹窄程度如何,都應進行核磁、超聲或CT等檢查,以綜合判斷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從而做出準確判斷,以便醫生給出治療建議。▲(肖 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