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節炎日:類風濕關節炎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10-13 00:01
【byb.cn 】(來源:人民網)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有一種疾病會讓關節畸形甚至喪失功能,并且病情易反復,讓患者痛苦不已,這就是類風濕關節炎。什么是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有哪些癥狀?又該如何預防呢?近日,人民網記者就此采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繆佳。
“類風濕關節炎以慢性、進行性、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是常見的高致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睆埧娂厌t生表示,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主要呈現“四多”特征,即患病人數多、長病程患者多、中重度患者多以及并存基礎疾病者多。
張繆佳醫生介紹,如果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沒有得到較好控制,會造成關節軟骨及骨破壞,導致關節間隙狹窄,僵直,畸形,活動能力喪失;還會出現關節外表現,如合并肺部結節、肺間質病變或肺纖維化、皮膚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早發、骨質疏松,甚至患者會因為勞動能力和社會能力下降,出現焦慮、抑郁等。
那么,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有哪些表現呢?張繆佳醫生說,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或活動期表現為關節晨僵,是指早上起床后關節的僵硬感,在活動后可以逐漸減輕,晨僵時間往往大于30分鐘。其次是關節疼痛及腫脹,多關節受累,好發于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也可發生在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足趾小關節。有此表現的患者應及早到風濕免疫專科就診。
張繆佳醫生建議,有關節腫痛病情活動期患者應充分休息以緩解癥狀,癥狀減輕后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以減輕關節僵硬、維持肌力和關節活動性。功能鍛煉包括被動運動和主動/助動運動,如行走、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在康復治療中,應以活動時盡量不增加關節負荷為原則,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減輕關節壓力,保護關節功能。
張繆佳醫生提示,對于類風濕關節炎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阻斷或延緩關節結構破壞,阻止關節發生畸形與殘疾,改善預后的根本措施。同時,醫生及家屬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隨診依從性、藥物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類風濕關節炎以慢性、進行性、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是常見的高致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睆埧娂厌t生表示,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主要呈現“四多”特征,即患病人數多、長病程患者多、中重度患者多以及并存基礎疾病者多。
張繆佳醫生介紹,如果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沒有得到較好控制,會造成關節軟骨及骨破壞,導致關節間隙狹窄,僵直,畸形,活動能力喪失;還會出現關節外表現,如合并肺部結節、肺間質病變或肺纖維化、皮膚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早發、骨質疏松,甚至患者會因為勞動能力和社會能力下降,出現焦慮、抑郁等。
那么,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有哪些表現呢?張繆佳醫生說,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或活動期表現為關節晨僵,是指早上起床后關節的僵硬感,在活動后可以逐漸減輕,晨僵時間往往大于30分鐘。其次是關節疼痛及腫脹,多關節受累,好發于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也可發生在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足趾小關節。有此表現的患者應及早到風濕免疫專科就診。
張繆佳醫生建議,有關節腫痛病情活動期患者應充分休息以緩解癥狀,癥狀減輕后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以減輕關節僵硬、維持肌力和關節活動性。功能鍛煉包括被動運動和主動/助動運動,如行走、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在康復治療中,應以活動時盡量不增加關節負荷為原則,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減輕關節壓力,保護關節功能。
張繆佳醫生提示,對于類風濕關節炎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阻斷或延緩關節結構破壞,阻止關節發生畸形與殘疾,改善預后的根本措施。同時,醫生及家屬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隨診依從性、藥物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有關【類風濕關節炎】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