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骨關節炎防治有個金字塔

骨關節炎防治有個金字塔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11-15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編者按:骨關節炎是一種影響中老人健康的常見慢病。據調查,我國癥狀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高達8.1%,全國有過億人飽受骨關節炎病痛的折磨。有效緩解骨關節炎癥狀,延緩骨關節炎的進展是醫患雙方共同的期盼。本期,兩位骨科專家給大家分享骨性關節炎的預防、診治等。


  五大臨床表現

  主講人: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資深教授、骨科主任醫師  林  進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主要病理改變是軟骨退行性變性和消失,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俗稱“骨刺”),并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比如脊柱(頸椎和腰椎)、手、髖、膝、足。


       1、易患病因素。1.年齡:從出生開始就用骨關節,屬于消耗品,到中老年自然容易出問題,所以老年人的患病率多于青年人;2.遺傳:多基因遺傳;3.肥胖:體重的增加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關節過度負重;4.性別:圍絕經期女性;5.畸形:如膝內、外翻致關節受力不均;6.職業:如重體力勞動者、職業運動員等。

       臨床表現。1.關節疼痛——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疼痛性質為鈍痛、沉重感、酸脹感,活動不適;常見部位有膝關節內側、前膝;進展順序一般為先下樓時關節痛,到上樓時關節痛,再到走平路關節痛,最后靜息狀態下關節都會痛。休息、氣候溫暖時癥狀有所緩解,活動、氣候寒冷潮濕時癥狀加重。


       2.活動受限,主要表現膝關節僵硬,尤其晨起僵硬感明顯,但時間小于半小時,活動后可緩解;關節活動度減少,如自己主動屈伸膝關節;關節不穩,常出現“打軟腿”現象(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有毛病后,首先大腿肌肉開始萎縮,即股四頭肌萎縮,導致患者瞬間腿沒勁,支撐不了身體,最終導致摔跤);關節絞鎖:晚期關節活動受限加重,最終導致殘疾。


       3.腫脹畸形,包括硬性腫脹和軟性腫脹,前者有骨質增生、骨贅形成等,軟性腫脹有軟組織增生、關節積液、滑膜肥厚等,但要注意抽關節液要少做,否則有增加感染的機會,處理不好癥狀可能會更嚴重。以膝關節為例,可能發生膝內翻、膝外翻畸形,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為先天性畸形。


       4.骨摩擦音/感。骨頭發出“咔嚓”聲,就像車沒上油的感覺。


       5.肌力下降:關節疼痛、活動下降導致關節周圍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無力。因此,肌肉鍛煉非常重要,尤其是股四頭肌的鍛煉。


       國際權威指南對骨關節炎的防治是一個“金字塔”型的推薦(如上圖),其中基礎治療包括:患者教育、運動治療和物理治療、行動支持治療(控制體重),這不僅是一線治療,更是貫穿骨關節炎防治全程的手段。接下來是藥物治療、輔助器具等,如鎮痛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緩解癥狀的慢作用藥物、中成藥等,第三層為修復性治療,包括關節鏡手術、軟骨修復手術、力線矯正手術等;最上層為重建治療,即關節置換術。不過,大家不要對關節置換手術害怕。因為手術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先進、智能了,現在都有機器人幫助做手術,其優勢在于,能結合醫生的經驗,手術更精準更微創。


       運動要有度。如果過度運動,骨關節炎發病率最高。有些人會說,那就躺床上不動,關節就不受損了,其實完全不運動或少運動,關節也會退化,用進廢退,發病率其次。而最少發病的人群是適當運動的人,可以說愛動還不過分是最好的。什么是適當運動,即不偷懶,做運動要盡力而為;不過分,量力而行,以自我感覺為主;不攀比,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因人而異,選擇自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看病沒有方法,有一種人是經??床。±貏e厚,但從不聽醫囑,覺得看了醫生,心理就舒坦了,而且不光看,還要拍片子,上周拍完片子,這周不放心又來拍片子。這是不科學的,人體有個自然修復機制,有些病是可以自然緩解的,不必過度緊張,但嚴重時還是必須及時就診。還有一種人一得病就要去最牛的醫院、王牌科室找知名專家看。其實當地有經驗的醫生看就可以,如果沒法解決,再找好一點的醫院治療,患者最好分級就診,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最后有病不要亂投醫,應到正規醫院就醫,不要信偏方。▲
 

  多大運動量合適


  主講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治醫師   王  鍇


  骨關節炎是一種磨損、退化性疾病,因此,不少患者覺得得了骨關節炎后應盡量少活動,甚至連走路也不敢多走。這是不對的。除非是骨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脹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動外,應當鼓勵骨關節炎患者積極進行運動鍛煉。適當運動不僅能防止肌肉萎縮、延緩關節退變的進展,更重要的是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具有防治作用。


       常見運動方式有三種:有氧運動、肌肉力量鍛煉、強化骨質鍛煉;此外,還有平衡能力鍛煉和柔韌性鍛煉。
  ①有氧運動??梢栽黾雨P節協調性,使人感到心率、呼吸頻率增快,有助心肺功能。常見有氧運動包括快步走、跑步、騎車、跳繩、游泳等。
       ②肌肉力量訓練。肌肉力量訓練有益于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穩定性。每個肌肉力量鍛煉動作只局限于鍛煉某幾塊肌肉,所以進行該項鍛煉時要注意鍛煉全身所有主要肌肉群,包括腿部、髖部、腰背部、肩部、上肢等。肌肉力量訓練在家就可以實現,如勾腳抬腿可以鍛煉大腿前方肌肉——尤其適合膝關節疼痛或膝關節不穩的患者;小燕飛可以鍛煉腰背部肌肉,尤其適合久坐或腰背部不適人群;平板支撐可以鍛煉腰背部、腹部以及髖部和腿部的肌肉。

 ?、蹚娀琴|鍛煉。又稱為負重鍛煉,是站立位進行一些活動,使骨骼承受一定的重量(即自身體重),對骨骼的刺激達到強健骨質的目的,如跳繩、跑步、快走、舉重等。


       多大的運動量對骨關節炎患者合適?

  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患者朋友提到他(她)一天的活動量一點不少,干了不少家務;或者上班忙來忙去、一天下來走一萬多步。其實,這些都是軀體活動,并不是真正的“運動”?!斑\動”不同于一般活動,只有達到一定強度、維持一定時間,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要想通過運動更好地促進人體健康,注意以下三點:一要達到一定強度,即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二是每次運動要維持一定時間,建議每次不少于10分鐘;三是總量要達標,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是基本目標,可以使身體獲益;更高一級的目標應為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與之相當的高強度運動:1分鐘高強度運動大約相當于2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怎樣評估運動強度?

  方法一:將運動強度根據所需耗費體力的情況進行評分,休息狀態(毫不費力)為0分,所消耗的體力達到人體極限程度的運動強度為10分,那么中等強度就是指所耗費體力達5分或6分的運動,即感覺呼吸和心跳加快;高強度則指所耗費體力達7分或8分的運動,即明顯感覺到呼吸和心跳加快。

       方法二:這種方法更好掌握。運動時感覺有些氣喘和微微出汗,但仍能較自如地和別人交流,此時運動強度大致為中等強度;如果感覺與別人交流有些困難,此時強度為高等強度,對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需要注意適當降低運動強度,以免發生風險。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安排運動?下面的建議供參考。


       建議一:把運動變為習慣。運動不能是心血來潮,較忌諱的方式是某一天有空,一次性運動好幾個小時,結果導致肌肉或關節不適,進而就是好幾個星期的靜養。比較理想的運動模式是將一周的運動量分配到至少三天中,能避免集中過量的運動帶來的損傷。


       建議二:運動要量力而行。每個參加運動的人員基礎條件不同,切忌相互攀比。如果運動過程出現關節疼痛不適,停下來休息一會,若休息約半小時關節疼痛能緩解,則可以繼續運動,否則建議停止運動或降低運動強度;運動過后通過休息,若次日肌肉關節的疼痛基本可緩解、耐受,則運動量可以接受,否則建議適當降低運動量或運動強度。中老年患者若有合并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運動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若感覺有胸悶胸痛、心慌氣短等癥狀應及時停止運動,建議這些患者在醫生指導或有人陪同的情況下進行運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