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維.俄烏戰爭.學習就業

【byb.cn 人體管道工】前幾天有一位網友L加我微信,咨詢按摩培訓一事。我問他是業內人士,還是愛好者?學習這個主要有什么打算?L說,他38歲,原來在企業做培訓工作,現在失業了,比較看好中醫養生這個行業,希望能當一名按摩師,以后以此為職業給別人做調理。

為何這位網友找到我想學習按摩呢?是我曾經為她的姐姐調理過,可能是看到我的收費標準,及看起來似乎不算有啥技術含量的工作,認為自己也許學習一段時間,就可以掙到錢了,比較適合做這項工作吧?!
但我為什么勸L放棄從事這個行業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首先要解決生活來源的問題,而從一名素人轉變成一個合格的按摩調理師,沒有幾年的工夫是不可能掙到養家糊口的錢,所以我勸他,與其說做這個,還不如做外賣騎手呢,畢竟騎手雖然辛苦,但能掙到快錢,并且告訴他,學中醫,什么年齡都不晚。
經過一番溝通,L無奈地打消了入行按摩師這個念頭。今天我就結合自身的情況,談談對中醫的認識,并且什么樣的人,適合從事這個行業。
第一、中醫不只是醫學,更是哲學
很多人把中醫只單純地看作為一門醫學技術,認為只要能為人看好病就是一個好醫生,實際上這是片面的,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中醫不只是醫學,更是哲學!
什么是哲學?哲學是世界觀,是方法論,是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一個總體認識和實踐。可能我這樣和大家說,感覺會抽象,那么我們就結合現實來為大家分析中醫的哲學思想。
現在國際上的最熱點的問題就是俄烏戰爭,這場戰爭的是是非非,也在國人之間引發了強烈的關注,甚至意見不合者能大打出手,有支持俄羅斯的,認為美西方把俄羅斯打垮了,下一步就會全力打壓中國,我們將會面臨唇亡齒寒的境地,再加上中俄現在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的關系,不是盟友勝似盟友,合作無上限;而反對俄羅斯支持烏克蘭的則認為,俄羅斯侵犯了一個主權國家,違背了聯合國憲章,是侵略者,更何況,歷史上沙俄侵占了我國大片的領土,這是世仇,早晚要報。
為什么中俄烏戰爭中,中國政府采取了中立的立場,實際上恰恰就包含了中醫的思維。
大家都知道,中醫被英文翻譯成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就是傳統中國醫學,但這種翻譯顯然過于狹隘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僅僅把中醫定義為同西醫一樣的一門醫學。
很多普通人認識中醫理論,是從陰陽五行、四診八綱開始的,更直觀的接觸就是刮痧、針刺、艾灸、中藥、氣功等醫療手段,而這其實還都是外在的東西,或者說是表面的東西,中醫最核心的思想根本就不是治病,而是調理,具體的說,就是將人們的身體陰陽調理到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這樣人就健康了。
從自然界看:為什么多數人都喜歡春秋天,因為相對于冬夏,春秋兩季屬于平和的季節,不冷不熱不干不濕,非常適宜人的生存。不僅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一樣,無不體現中醫的陰陽之道。
從微觀看:大家都知道,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將人的體質分成九種,即平和質(A型)、氣虛質(B型)、陽虛質(C型)、陰虛質(D型)、痰濕質(E型)、濕熱質(F型)、血瘀質(G型)、氣郁質(H型)和特稟質(I型),而只有平和體質才是健康的人,因為它體現了中醫的核心思想“既不太過,也不能不及“。
從宏觀看:既然平和體質是人最佳的體質,那對于由人組成的人類社會同樣也一樣,平和與和平,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在俄烏之間,我們不選邊站,既強調聯合國憲章一國主權不受侵犯,又強調每個國家的安全關切都應得到切實的尊重,中國的立場,確保了作為獨立自主大國的政治智慧和利益的最大化,你能說這里面沒有體現中醫的哲學思想嗎?
說完國際,我們再說國內的抗疫。在對待疫情防控上,中國既沒有走美西方的“躺平”之路,也沒有走像朝鮮閉關鎖國之路,而是走了一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之路,既要保人民健康,生命至上,也要保民生保就業和經濟發展,而兩年多的抗疫實踐也證明了我們政策是正確的,用了最少的代價換來最快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安定和諧,大家覺得這里邊是不是也有中醫的哲學思想呢?
再具體到中醫抗疫實踐上,就更能體現出這一點。實際上,在2022年3月18日吉林死亡兩個病例之前,中國大陸已經連續一年多了只有兩個死亡病例了,而這其中,我們在防疫和治療方案上的亮點就兩條,一個是嚴格的政府隔離管控,這體現了國家的對社會最末端的治理能力;一個是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為主的治療手段,這是在具體治療手段上完全不同于美西方的地方。
只可惜,由于西醫在朝中醫在野,我們中醫治療新冠的功績被大大的壓制了,很多老百姓根本就不了解。一些網紅和當權者一直迷信美西方,高價進口西醫的所謂“特效藥“,我真是不明白,一個抗疫的戰勝國,反而要用死亡上百萬人戰敗國的所謂“特效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真是特效藥,還能死那么多人嗎?事實上,從2020年初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這種不斷試藥的情況就沒停下來過,從羥氯喹,到瑞德西韋,直到現在進口輝瑞的利托那韋片,大家不覺得可笑嗎?尤其是那個天天靠耍嘴皮子的網紅醫生,你看到哪個病人是他治好的,而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德叔),自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連續出征12次,最近又去了香港,并且得到了特首林鄭月娥的充分肯定,為什么呢?不看廣告,看療效。從這10多次疫情爆發地來看,不是單純使用某一種中藥就可以的,而是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宜地制定治療方案,一人一策一人一方,這充分體現了中醫的哲學思維,就是針對不同人的體質來有針對性地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以此來達到治病的最終目的。而那些不懂得這種辯證關系的人,自以為簡單地用上連花清瘟,或者清肺排毒湯等中藥,就算中醫參與了,這就是對中醫的片面和狹隘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疫情還是控制不住。
怎么樣,無論是國際關系,還是國內疫情防控等宏觀方面,再或是在疫情治療的微觀方面,無不閃耀著中醫的哲學智慧光芒。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之所以能綿延不絕,正是因為有了中醫的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中醫的哲學思想無不貫穿于它的經典《黃帝內經》之中,而其深邃的思想是其他宗教經典都無法與之相比。有鑒于此,學習中醫,一定要先反復通讀《黃帝內經》,學習其中的養生智慧,懂得陰陽五行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理解最核心的思想:“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之深刻的含意。
因此,如果你只是把中醫僅僅看作和西醫一樣的一種西學,那格局還是太狹隘了,中醫既是醫學,還是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經常說與某某人三觀不合(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實際上說的就是大家的哲學思想不在一個頻道上,因此在網上、在微信群里,挺中醫和反中醫的人常常互為敵對,道理就在與此。所以,不要與那些與你三觀不符的人討論問題,因為從看問題的根本出發點上,你們就錯著位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學習中醫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
我們在形容中俄關系時,也常常用到“內生動力”這個詞。這是啥意思呢?就是大家互為依靠互為需求。那學習中醫也一樣,如果你一開始學習中醫,就是為了掙錢,為了得到一份工作,為了養家糊口,這不叫“內生動力”,這和你找任何一門工作沒有本質的區別。
那對于學習中醫來說,什么是“內生動力”呢?
就我個人來說,我的職業生涯走過了四個階段,即大學畢業后,從公務員-國企業員工-自主創業IT-自主創業中醫養生,每個階段工作的時間都不低于8年,如果說前三個階段,還是為了解決養家糊口的自發行為,而從2008年開始學習中醫養生,到2018年開始線下為客戶服務,就已經完全是為了自身和家人健康產生的自覺行為了,換言之,我最初學習中醫,就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出了問題,而通過中醫把身體調理好了,由此才會對此著迷,而一發不可收拾。當解決好自身的問題,進而解決了家人的問題,再推而廣之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一步一步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其間,完全沒有考慮掙錢的問題,并且前期不僅掙不到錢還要花錢,其間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才最清楚。但通過一個個成功的案例,會一步步激勵你,你會有強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這就是內生動力,它不會讓你輕易放棄。如果你只是把它當作一份工作,當遇到困難時,就會隨時放棄,這就是內生動力!
第三,學習中醫什么年齡都不晚
不同于西醫院校的培養模式,大家都知道,很多中醫都是自學的,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大家可能不知道,現任中殘聯主席張海迪,從5歲開始就因患血管瘤,導致身體下三分之二癱瘓,據資料介紹,她15歲時,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1萬多人次。張海迪之所以自學針灸,實際上也源自于她強大的內生動力,就是想通過針灸為自己治病。
其實,在民間中醫當中,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從古代來說,包括《傷寒雜病論》醫圣張仲景,《本草綱目》李時珍,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而當代的中醫大家,也是這次的抗疫的人民英雄張伯禮,他最初學的是西醫,但就是因為一次病例,看到老中醫一劑大承氣湯讓腸梗阻的病人起死回生,自此就棄西醫改學中醫,并且一干就是50年。反而那個網紅醫生,原來是從中醫起家的,但認為西醫得利更快更多,后來轉成了西醫。
為什么我說學中醫什么時候也不晚呢?因為中醫是一種哲學,是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認識,它需要人生的閱歷。比如,你沒有結婚,可能就不懂得男女之道;你沒有子女,可能就不懂得育兒之道;你沒有做過很多職業,可能你就不懂得職業病之道,所以,不管你是哪個年齡段,原來從事的是什么職業,什么階段學習中醫都不晚。當然,可能年輕時學,你有體力,缺閱歷;而年齡大了,情況剛好相反。各有優劣,要取長補短。
我自己是從45歲開始正式學習中醫的,主攻中醫養生保健,治療方法主要是刮痧、按摩、拔罐和拍打這四樣,其目的就是通經絡。因為這四種手段,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于醫,而是保健,這就避免了很多政策上的坑,這點非常重要。
中醫的門檻不是資金、技術、人力、物力,真正的門檻只有兩個,一個是悟性,一個是時間。沒有悟性的人,也就是對中醫的哲學思想理解不深不透,不會舉一反三,往往是追流行,現在市面上流行什么就去追什么,哪個中醫火,哪個被稱為神醫就去追哪個,往往幾年下來,是看到豬滿地跑了,但就是沒吃到豬肉,這種人還真不少,我接觸到的中醫愛好者中不乏其人;第二個門檻就是時間了,為什么人們去看病都愛找老中醫,原因就在于此。其實很多理論大家都懂,但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過具體的案例,就不會有那種刻骨銘心的認識,即使你悟性再高,缺了臨床經驗的積累也還是很難成為一個中醫大家,而臨床,是需要大量的案例和時間積累的,也正因為如此,不到一定的年齡,其醫術是很難提高的。
第四、我想讓孩子報考中醫院校,行嗎?
在我接觸的網友當中,有一些家長也向我咨詢,想讓孩子報考中醫院校,尤其是在這次抗疫中,看到了中醫藥實實在在的功效,更加堅定了未來讓孩子學中醫的信心,問問我的意見。
我是這樣認為的,對于一般無中醫行業背景的家庭來說(也就是說,你家人和好友當中,沒有從事中醫的),最好不要報考中醫院校,兩點原因,第一,現在的中醫院校大部分都西醫化了,很多中醫的經典都不學習,你可能4-5年畢業了,根本上不了手也不會看病,即使碩博畢業,還是不會看病;第二,短期回報差。我們都知道,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時間是門檻,沒有長時間學習和大量的臨床經驗,不可能獨當一面的。而現在這個社會,年輕人一畢業,就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買房、結婚、生孩子,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錢,而中醫(包括西醫)是很難在這個年齡段給大家提供這樣的物質回報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河南某按摩推拿專業2014年左右的大專畢業生,一個班60人,目前還從事本職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大多就職在醫院的中醫理療科(多是家里有行業背景的,一般無背景的人,醫院根本進不去),目前收入水平普遍在稅后3-5K,由于內卷的很厲害,很多人都專升本了,甚至還有讀了碩士的。而以目前這個收入水平來看,可能還不如外賣騎手呢!更別和從事IT、金融行業的年輕人比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對學習中醫有極大的興趣,和強大的內生動力,并且家里不差錢,那你可以報考中醫院校,雖然短期收入上不去,但從長期來看,職業前景還是不錯的。
中醫這個行業,是可以完全脫離醫院而自主進行的,而西醫就不行,所以中醫實際上很適合個人創業的。只要你醫術過硬,又能通過互聯網獲取知名度,隨著時間的積累,就不會缺客源。并且,中醫在國際上,包括很多發達國家,都被列為貴族醫療,因為中醫主要依賴人力,而勞動力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普遍的收入還是不錯的,養家糊口絕對沒問題,據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王雪苔先生介紹,在美國,一次針灸的收費一般在50到60美元(相當于400到500元人民幣),一名針灸師一年中等水平的收入都能達到8萬-10萬美元左右,高級的針灸師甚至可以達到15萬美元以上。所以,現在有不少技術移民到國外的,就包括了中醫師。但目前在國內,由于中醫被打壓的很厲害,你很難大富,除非你能開藥廠,生產出連花清瘟這種藥來,才有可能成為像吳以嶺這樣身家百億的人。
在中醫的這些治療手段中,能商業化的基本就兩種,一是針刺,一是中藥,這種治療手段都是可以一對多,也就是一個醫生可以同時治療多個病人,只有這樣才能商業化。而對于刮痧、按摩來說,只能是一對一,想要多掙錢,就要付了更多的體力,接觸更多的病氣,這對自身的消耗會很大。也不可能掙太多的錢,所以,你未來要以中醫作為職業,最好的方法是先從事掙快錢的行業,等解決了自身的溫飽問題,解決了房子、車子、孩子的問題,再學中醫也不晚。比如前鳳凰衛視的主持人梁冬,后來還干過百度副總裁,雖然現在不是真正意義上看病的中醫,但創辦了正安中醫,并成為中醫文化的傳播者,這也算是一種不錯的職業選擇。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并不是要把一個年輕人的職業規劃,聚焦在看病這個狹義的醫生上,很多交叉學科,都可以為中醫的發展做貢獻,并且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作為中國的原創文化,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很多都派來留學生學習中醫,所以,未來的中醫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具體到是否讓自家的孩子報考中醫院校,只能根據孩子的意愿自己把握了。
林林總總和大家分享了這么多我個人對中醫的感悟,有大到宏觀宇宙的自然界,有小到微觀的男女個人,有大到國際上的俄烏戰爭,有小到國內的疫情防控,所有的這些,無不滲透著中醫的哲學思想和生命生存智慧。當然,如果僅僅把中醫當作醫學的一種技術流派來看,我們熱愛中醫,但也不排斥西醫,畢竟這些都是人類的文化精髓,我們要兼容并蓄,才能不斷發展!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