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藥物與肝炎相愛相殺

藥物與肝炎相愛相殺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10-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53歲的陳先生經常感冒,為了提高免疫力,購買了一款進口復合維生素。吃了一周后不見什么效果,便加大劑量,從原來的每天1顆加到每天8顆。然而,不到一星期,他便感覺乏力、胃口不好。又過了十天,出現了小便發黃、皮膚發黃。到醫院就診后發現黃疸高,肝功能到了急性肝衰竭的程度。排除病毒性、免疫性肝炎,最終診斷為藥物性肝炎。醫生通過詳細問診,鎖定了元兇,就是進口維生素。


  主講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李湘平 □主管藥師 胡 琴

  《生命時報》 2022-09-09 第1639期 第17版


  1.為什么吃藥還能導致肝炎?

  人類使用藥物治療的歷史幾乎與人類歷史一樣久遠,藥物治療主要是對抗疾病和維持健康。但同時,藥物又可能傷害身體。孕婦在服用阿莫西林后,可能因過敏出現皮疹;老年人服用激素后出現面部水腫和骨質疏松,也是激素的副作用。藥物的兩面性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是共存的。肝毒性就是藥物的反面因素之一。


  肝臟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傷害,比如病毒的攻擊造成病毒性肝炎;長期大量飲酒導致酒精性肝病。大部分藥物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發揮治療作用,因此會加重肝臟負擔,甚至造成損傷。藥物性肝損傷,就是肝臟受藥物毒性損傷或發生過敏反應后引起的疾病,通常在用藥后5~90天內發生,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傷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繼發性腎、腦功能損傷、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2.出現哪些癥狀需警惕藥物性肝炎?

  通常,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不典型,潛伏期差異很大,可短至數日、長達數月。多數患者無癥狀,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不明原因的乏力、惡心、食欲減退、厭油、肝區疼痛、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癥狀以及全身皮膚黃染、大便顏色變淺和瘙癢等膽汁淤積癥狀,需當心是肝炎的信號。藥物性肝炎的嚴重程度不一,輕者僅為肝生化指標升高,重者可出現急性肝衰竭,需接受肝移植甚至導致死亡。


  3.什么人群容易中招?

  兒童、老年人、孕婦、有基礎肝病的患者、長期飲酒以及經常熬夜導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風險更大。我國藥物性肝炎發生率明顯高于西方國家。老年患者、慢病患者,往往終生與藥物相伴,吃藥如同“家常便飯”。同時,不合理用藥在我國較為普遍,公眾欠缺對藥物性肝炎的認知和警惕性。因此,提高認識,科學用藥,防治藥物性肝炎十分重要。


  4.哪些藥會傷肝?

  在我國,引起藥物性肝炎排前幾位的藥品分別是保健品和傳統中藥、抗結核藥以及抗腫瘤藥。大多數抗結核藥和抗腫瘤藥本身具有比其他藥物發生率更高、更需要警惕的肝毒性。但西藥的肝毒性在說明書中會詳細提示,甚至還有專門的指南指導,例如抗結核藥物治療時如何防治肝損傷。因此,醫師和藥師在用藥時就能更好做到在保證療效的同時,也保證患者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肝毒性。而中草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藥品說明書中沒有肝毒性相關警示,更容易被忽視。之前接診過一個病人,家族遺傳的“少白頭”使他非常苦惱,聽說何首烏有養血烏發的作用,就根據網上的方子自己熬著吃起來,結果吃出了急性肝衰竭。中藥是中華文明瑰寶,中西醫結合在治療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藥三分毒”,中藥因炮制方法不當、同名異物、摻雜使假或配伍相反,可能因肝毒性造成嚴重后果。服用中藥應規范就醫、辨證施治、定期監測肝功能。


  5.藥物性肝炎如何治療?

  首先,應立即停用可疑的導致肝損傷的藥物,盡量避免使用同類藥物;對于不能停藥者,應酌情減少用藥劑量。另外,可以使用一些保護和改善肝臟功能的藥物,如甘草酸制劑、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藥分為許多類,建議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進行選用。


  6.如何科學地保護肝? 

  謹慎用藥。非治療需要,應避免使用非正規渠道出售、來源不清、成分不明、療效不確切的保健品和中草藥。

  精簡藥物。“多用幾種藥,疾病好得快”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多種藥物之間可能發生相互作用或者因重復用藥導致毒性疊加。比如,同時應用多種有相同成分的復方感冒藥,會產生藥物相互作用,使不良反應增加,對肝臟造成損傷。

  注意肝臟給出的“信號”。必須藥物治療的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后,應注意觀察有沒有皮膚發黃、食欲不佳等不適癥狀。如有癥狀,無需過度緊張,更不要貿然停藥,可及時就醫,由醫生和藥師評估肝損傷程度,決定停藥還是繼續治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