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從劉太醫張悟本到劉逢軍誰火滅誰

從劉太醫張悟本到劉逢軍誰火滅誰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1-1-3 07:21
【分頁導航】


  為什么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養生名人被媒體抨擊,進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它反映的深層次的矛盾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進行分析。


  第一、社會因素-醫患矛盾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30多年了。在這三十年中,中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同時,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被廣泛地引入,包括快餐、垃圾食品、空調、電腦等的濫用。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了人們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的發病率和發病人數的大國,真可謂經濟增長與疾病增長齊飛,這使得人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網友們自己好好想一想,你家里有健康的沒有任何慢性病的老年人嗎?你家里有精力充沛,無明顯亞健康癥狀的中年人嗎?你家里,有活潑開朗,很少生病,不戴眼鏡的小朋友嗎?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兩個字,沒有!


  確實,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回顧世界歷史,大國的崛起,多數靠的是武力和戰爭,唯中國建國60多年,靠的是人民玩命干,靠和平崛起。戰爭當然是要死人的,而和平崛起,當然也不是沒有代價的。資源的代價、環境的代價和犧牲了我們國民幾代人健康的代價。


  當人們生病以后,首先求助的是醫院。而恰恰是這30年,中國的醫療體制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國家投入減少,醫院要自己去掙錢養活自己。因而,以藥養醫,成為醫院立足的主要手段。同時,絕大多數的病人,都錯誤地認為,藥物能解決一切,手術能解決一切,醫生能解決一切,導致人們花了不少的冤枉錢,但身體卻沒能得到康復,并且長期吃藥的副作用也不斷顯現。一個一個的名人不斷地死去,敲響了人們的警鐘。


  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了中國最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當醫院無法解決人們的疾病時,人們自然就會轉而求助于其他的途徑。事實上,很多的慢性病,是由錯誤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只需要改變這種錯誤的生活方式,學會養生,身體就會康復。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一大批提倡中醫養生思想的人站了出來,向人們傳授2000多年前古人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慢慢地人們發現了這些養生思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很多人率先嘗試并獲得成功,進而影響了周圍的人,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中醫養生熱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基礎。


  第二、經濟因素-成本對比


  看病是要花錢的,這個地球人都知道。相對于西醫的大檢查、大藥方、大手術、長期服藥的花費,中醫的自然療法成本則低的多的多,副作用也小的多,在對待慢性病上,尤其明顯。


  正是在這種比對之下,人們轉而求助于中醫養生。由于中醫文化的紛繁復雜,流派眾多,砭、針、炙、藥,都成為中醫治病的方法,甚至食物也可以治病,畢竟,很多食物都具有藥性,藥食同源的思想,也貫穿中醫思想的始終。張悟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積極提倡食療養生,因而受到了民眾的歡迎。除此之外,提倡砭的,還有張秀勤和楊奕,提倡針的有程凱,提供藥的就更多了。總之,在對待慢性病這些生活方式病上,中醫比西醫在經濟、副作用上,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第三、體制因素-法律缺乏


  一大批養生名人活躍在媒體上,受到追捧。這自然會引起主流醫學的不滿。一方面,這些養生名人不時地抨擊西醫治病的副作用,尤其是張悟本,口無遮攔;一方面,人們越是學會了養生,越是不信任西醫,病人開始流失,主流醫學已經漸漸地查覺到了這些問題。


  真正高明的中醫強調的是上醫治未病,教人養生,讓人不得病;而西醫和大部分中醫,基本都是下醫,都是治療已病為主。大家一定知道扁鵲大哥的故事。扁鵲的大哥比扁鵲的醫術高,它是上醫,讓人們不生病,但是人們沒有記住大哥是誰,而記住了扁鵲。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很多人對健康沒有悟性,即使你強迫他養生,他也不理會。非到一病不起時,才會覺得生命的重要


  我們知道,醫生這個行業的盈利對象是病人。如果沒了病人,醫生也就失業了。當然,這種前提是不存在的。即使國家積極支持養生,全民養生,病人照樣會有,只是數量和程度而已。這么多的醫院,這么多的醫生,這么多的儀器設備,這么多的藥廠,是給誰準備的呢?當然是給病人準備的。一方面,國家在醫療上的投入不足,一方面,又要砍以藥養醫,實現藥品零差價,你讓醫院怎么活呢你讓藥廠怎么活呢?你讓醫生怎么活呢?很多醫院、醫生沒病人,可劉太醫、張悟本、劉逢軍那追隨者眾多,錢都讓他們掙了,同行看了,哪個不眼紅呢?


  我們都知道,中西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從指導思想到治療手段都完全不同因而,想讓中西醫融合,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更何況,現在中國是西醫在朝,中醫在野,中醫的弱勢地位就更加明顯。因此,對中醫藥的管理,要有一套適合中醫藥的法律,絕對不能照搬西醫的那一套。不管是制售假藥也好,還是非法行醫也好,這個“法”,都是西醫的法,而非中醫藥的法。如果沒有一部適合中醫藥的法律來管理中醫藥,以后不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而出現問題之后,不管是行政部門,還是法律部門,都無“法”可依,無“法”管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評判一件事的對錯與否,一定要看它對社會的貢獻和危害。咱先拋開貢獻不談,就談危害,無論是劉太醫、張悟本,還是劉逢軍,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除了損害了一些集團的利益外,基本上沒有對這個社會產生了什么危害,因為,沒人起訴他們。反而,現在很多有許可證的,有正統身份的,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并不見得小。即使是再大的媒體,也沒少播虛假的醫療廣告。哪個危害大,就一目了然了。


  國家一方面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民營資本辦醫,鼓勵中醫藥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媒體又不停地對養生名人進行打壓,確實令人費解。


  從劉太醫到張悟本再到劉逢軍,它是當前中國社會一個深刻的社會現象的集中反映,媒體絕對不能簡單的以“騙子”來對他們下定義,誰火滅誰,畢竟他們也享有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一切都應該歸到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可能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人民幸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