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崴腳是向內翻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2-1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內側三角韌帶夠堅強 外踝骨性屏障防扭傷 九成崴腳是向內翻

深圳大學總醫院關節創傷科主任醫師 尚 劍 □主治醫師 陳曉勇
《生命時報》 2024-01-26 第1773期 第16版所有關節中,位于最下方的踝關節是機體承壓最大的關節之一,因其要在各種運動中靈活地應對各種變化,很容易發生損傷。據統計,約九成踝關節扭傷發生在踝關節外側,臨床稱之為“內翻性損傷”。為何崴腳總是向內?
“內翻性損傷”主要是指受傷時腳踝向內翻轉的動作,往往發生在迅速改變方向(尤其是籃球、足球等運動中)、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或不慎踩空時,因足部受力不均,導致踝關節向內扭轉。這是因為,踝關節的外踝是堅強的骨性屏障,比內踝長約2.5厘米,本身可阻擋關節的過度外翻,而踝關節內側的“三角韌帶”相比外側由3條韌帶構成的“韌帶復合體”要堅強得多,可以起到限制足部外翻的作用。于是,崴腳往往是向內崴,外側韌帶受到過度牽拉,易出現撕裂、斷裂等損傷。
一旦發生崴腳,及時干預很重要。如果崴腳后疼痛難忍、出現紅腫壓痛和明顯淤血,甚至聽到韌帶撕裂時的“啪”聲,需盡快就醫。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韌帶撕裂可分為3度:
1度是韌帶輕度牽拉傷,可有痛感,但行走不受影響,一般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后自行恢復;
2度表示韌帶可能有部分撕裂,踝關節可出現腫脹、淤血,行走困難,需及時治療并進行較長時間的制動,康復往往需4~6周;
3度則是指韌帶完全撕裂,可能伴有骨折,或需進行手術修補以及康復訓練,至少需6~8周才能完全康復。
除了韌帶受損外,崴腳造成的踝關節骨折更需重視,可通過一個簡單的方法自測:坐在平穩的椅子或床上,然后站起身;站起時如果感到踝關節明顯疼痛或有承重感,表明踝關節無法承受體重的負荷,可初步判斷存在骨折。即使沒有骨折和上述嚴重情況,如果扭傷1~2周內癥狀仍無改善,也建議及時就醫。
需提醒的是,崴腳后,踝關節周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有了第一次就可能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為避免反復崴腳,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康復鍛煉和肌肉鍛煉至關重要,有助強化踝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提高足部穩定性。生活中,大家可通過一些簡單動作來強化踝部肌肉,比如坐在地上,將雙腿伸直,用腳尖畫圈,可加強踝關節的活動度;在平坦的地面上單腳站立、踮腳尖行走,可增強踝關節周圍力量和韌帶的本體感覺。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