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身體好”是假象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3-1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食欲變大提防糖尿病 花眼好轉或因白內障有些“身體好”是假象
①絕經晚。正常情況下,女性的絕經年齡為45~55歲,這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結果。若女性過了55歲還未絕經,很可能是雌激素分泌異常的信號。當雌激素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時,會對身體多個器官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刺激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進而引發子宮肌瘤;讓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增加內膜病變風險;刺激乳腺,容易誘發乳腺疾病。更年期女性可留意月經周期和月經量的變化,若發現絕經年齡超過55 歲,或有月經紊亂、陰道異常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婦科檢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上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果,適度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這些都有助維持體內激素平衡。
②花眼好轉。正常情況下,老花眼是由晶狀體硬化和彈性減弱引起的生理性老化,不會自行好轉。而白內障早期,晶狀體密度增加、屈光力增強,可能短暫地減輕老花眼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視力會進一步下降。老人如果發現自己視力突然變好,但伴隨畏光、夜間視力差等癥狀,應盡快就醫。眼科醫生會通過裂隙燈等檢查,確定是否為白內障。在家中,老人應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如保持眼部衛生、避免長時間用眼、佩戴防紫外線的眼鏡、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漿果等),并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③長“新牙”。不少老人發現,自己掉牙后竟長出“新牙”,其實是牙齦萎縮后暴露的牙根殘端,或隱藏多年的埋伏牙、多生牙等。除第三磨牙(俗稱智齒)外,其他恒牙正常應在14歲前完全萌出,健康牙齦應包裹牙頸。老人若發現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超過2毫米則需警惕,可通過兩步進行簡單判斷:1.觀察形態,粗糙發黑的小凸起(小于5毫米)多為殘留牙根;2.觸摸感知,用干凈棉簽輕觸,牙根殘端常有酸痛感,若出現自發持續疼痛、牙齦流膿、張口受限等癥狀,應立即就醫。老人日常居家護理應選用軟毛牙刷,避免啃咬硬性或冷熱刺激食物,建議60歲以上老人每年做口腔檢查,日常注意補鈣和維生素D,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別誤把隱患當“新生”,科學護齒才能樂享晚年。
④胃口大開。老人若突然胃口大增,同時體重減輕,可能是糖尿病或甲亢的信號。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血糖無法正常進入細胞,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可能總是處于“饑餓”狀態,進而食欲大增。老人若發現自己飯量一個月內增加30%以上、半年內體重減輕超5%,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爾/升,應盡快就醫。日常可少食多餐,選燕麥等低升糖指數食物,并監測血糖。甲亢患者會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代謝異常加速,能量消耗快,常感饑餓,還可能心慌、手抖。若老人靜息心率大于100次/分鐘,伴有手抖癥狀,需及時前往醫院,檢查甲狀腺功能。
⑤睡眠時間變長。人們印象中,年紀越大往往覺越少,所以會將睡得多與身體好劃等號。但其實,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老人睡眠時間變長:1.激素變化,老人體內褪黑素和皮質醇等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增加睡眠時間;2.健康問題,許多老人患有心臟病、關節病等慢性病,這些疾病會影響睡眠質量;3.藥物副作用,老人常需服用多種藥物,如抗抑郁藥、降壓藥等,這些藥物可能影響睡眠模式;4.心理因素,孤獨、焦慮等情緒問題也會影響睡眠質量。一般情況下,老人每晚睡眠時間應為6~8小時,如果超過9小時,可能需要警惕潛在健康問題,尤其是當伴有頭暈、心悸、記憶力減退等身體不適時,更應及時就醫。建議老人在家調整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保持臥室安靜、幽暗,溫濕度適宜;每天進行30分鐘到1小時中等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等,有助提高睡眠質量,但運動時間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避免過度焦慮。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 任菁菁
《生命時報》 2025-03-04 第1876期 第5版
①絕經晚。正常情況下,女性的絕經年齡為45~55歲,這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結果。若女性過了55歲還未絕經,很可能是雌激素分泌異常的信號。當雌激素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時,會對身體多個器官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刺激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進而引發子宮肌瘤;讓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增加內膜病變風險;刺激乳腺,容易誘發乳腺疾病。更年期女性可留意月經周期和月經量的變化,若發現絕經年齡超過55 歲,或有月經紊亂、陰道異常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婦科檢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上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果,適度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這些都有助維持體內激素平衡。
②花眼好轉。正常情況下,老花眼是由晶狀體硬化和彈性減弱引起的生理性老化,不會自行好轉。而白內障早期,晶狀體密度增加、屈光力增強,可能短暫地減輕老花眼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視力會進一步下降。老人如果發現自己視力突然變好,但伴隨畏光、夜間視力差等癥狀,應盡快就醫。眼科醫生會通過裂隙燈等檢查,確定是否為白內障。在家中,老人應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如保持眼部衛生、避免長時間用眼、佩戴防紫外線的眼鏡、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漿果等),并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③長“新牙”。不少老人發現,自己掉牙后竟長出“新牙”,其實是牙齦萎縮后暴露的牙根殘端,或隱藏多年的埋伏牙、多生牙等。除第三磨牙(俗稱智齒)外,其他恒牙正常應在14歲前完全萌出,健康牙齦應包裹牙頸。老人若發現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超過2毫米則需警惕,可通過兩步進行簡單判斷:1.觀察形態,粗糙發黑的小凸起(小于5毫米)多為殘留牙根;2.觸摸感知,用干凈棉簽輕觸,牙根殘端常有酸痛感,若出現自發持續疼痛、牙齦流膿、張口受限等癥狀,應立即就醫。老人日常居家護理應選用軟毛牙刷,避免啃咬硬性或冷熱刺激食物,建議60歲以上老人每年做口腔檢查,日常注意補鈣和維生素D,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別誤把隱患當“新生”,科學護齒才能樂享晚年。
④胃口大開。老人若突然胃口大增,同時體重減輕,可能是糖尿病或甲亢的信號。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血糖無法正常進入細胞,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可能總是處于“饑餓”狀態,進而食欲大增。老人若發現自己飯量一個月內增加30%以上、半年內體重減輕超5%,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爾/升,應盡快就醫。日常可少食多餐,選燕麥等低升糖指數食物,并監測血糖。甲亢患者會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代謝異常加速,能量消耗快,常感饑餓,還可能心慌、手抖。若老人靜息心率大于100次/分鐘,伴有手抖癥狀,需及時前往醫院,檢查甲狀腺功能。
⑤睡眠時間變長。人們印象中,年紀越大往往覺越少,所以會將睡得多與身體好劃等號。但其實,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老人睡眠時間變長:1.激素變化,老人體內褪黑素和皮質醇等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增加睡眠時間;2.健康問題,許多老人患有心臟病、關節病等慢性病,這些疾病會影響睡眠質量;3.藥物副作用,老人常需服用多種藥物,如抗抑郁藥、降壓藥等,這些藥物可能影響睡眠模式;4.心理因素,孤獨、焦慮等情緒問題也會影響睡眠質量。一般情況下,老人每晚睡眠時間應為6~8小時,如果超過9小時,可能需要警惕潛在健康問題,尤其是當伴有頭暈、心悸、記憶力減退等身體不適時,更應及時就醫。建議老人在家調整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保持臥室安靜、幽暗,溫濕度適宜;每天進行30分鐘到1小時中等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等,有助提高睡眠質量,但運動時間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避免過度焦慮。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