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路志正國醫大師巧治濕全集

嘉賓簡介:
路老之女
路潔,國醫大師路志正之女。路老學術繼承人,北京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顧問。
路老的學生-劉喜明
劉喜明,男,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糖尿病實驗室主任,第二屆全國百名青年名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批優秀人才,廣安門醫院青年科技標兵,著名中醫學家暨"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的入室弟子,傳承博士后。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北京市藥理學會理事、北京市疑難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協科普項目與科普進步獎評委、《糖尿病天地》副主編、《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等。
做客嘉賓-路老女兒(路潔)
做客嘉賓-路老學生(劉喜明)
體內有熱、寒應該怎么辦?
蘇葉-解表,主升(有散寒、袪風的效果、更有安胎的作用) 、旋復花-主降的
參苓白術散
《本草綱目》中霍香的作用
如果口舌生瘡、上火了怎么辦?如果腹瀉、著涼了又該怎么辦呢?中醫講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但是如果又有熱還有寒,是該先祛熱還是先驅寒呢?
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熱藥物不對。第二,一看拉肚子就用熱藥不正確。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濕的藥物也不行。一般病人病情比較復雜,既有寒又有熱,既有濕又有虛,各種病情摻雜在一起,纏綿難愈。清熱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熱,祛濕容易傷氣,補氣容易胃脹。屬于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虛實夾雜,濕邪中阻,兼有脾胃虛弱。所以要清熱溫下,辛開苦降,健脾祛濕,用行氣流動之品。
根據路老治病的特點,給大家推薦一個夏季祛暑小方子:
荷葉豆衣飲
中醫講濕與脾胃有關系:脾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五臟之中,所有的水濕代謝都離不開脾。而濕在脾和濕在胃也有不同,濕在脾與脾的運化有關,濕在胃則與水濕停積有關。
一般濕邪在脾時,可用古方參苓白術散,一般藥店都有成藥出售。但是服用此方劑時,要有方法。臨床上有些人也說這個方子的效果并不好?路老總結:第一,急于求成,藥量用量較大;第二,時間短,沒有等脾胃功能恢復就停藥,所以效果不好。這里有一個路老的經驗服用方法:現在市場的參苓白術都為丸藥,需用熱棗水化開,1次3克,一天2次。要調理脾胃,緩慢圖之,劑量要小、長期服用,才能根治。
另外濕邪在脾的表現可以為腹瀉,也可以為便秘。夏季出現腹瀉,路老經驗:止瀉不可過早,如果急于止瀉會把濕熱滯留在腸道中,不利于水濕代謝。如果夏天著涼,出現輕微怕冷,低熱,惡心嘔吐,伴腹瀉。可用芳香化濁的藥物:藿香正氣。藿香性味辛、微溫,入脾、胃、肺經,有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和中止嘔之功,本品性溫而燥熱,既可化在里之濕濁,又可解在表之暑濕,用于暑濕癥及濕溫癥初起,為暑令常用之品。本品又能和中止嘔,常用于嘔吐,對脾胃濕濁引起的嘔吐最為適宜。《本草綱目》言藿香"治脾胃嘔逆,為最要之藥"。
如果濕邪在脾的表現為便秘:大便粘滯不爽,欲便不盡,質地不干,排便時間長,許多達半小時以上。路老驗方:萊菔散
萊菔散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