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搶救中風病人的黃金6小時

搶救中風病人的黃金6小時

byb.cn
[本站] 作者 :大道至簡 日期:2011-6-3 08:28
【分頁導航】

  與缺血性腦卒中相反,還有一種叫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腦溢血,或腦出血。用老百姓的話就是血管破了。這個病的危險性要遠高于缺血性腦卒中,能隨時斃命。


  比較有名的人物,就是77歲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2006年1月4日犯的病,雖經及時搶救,但醫生可能也回天無力,幾年過去了,如今還是植物人一個。


  另一個就是趙本山了。2009年9月30日發病,被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先天性腦血管瘤。當腦血管瘤破裂出血時,血液流至蛛網膜下腔,使腦脊液變為血性,這就叫蛛網膜下腔出血。當然趙本山治療及時,同時,也算年輕和底子好,命大而保住了命,從而恢復了健康。下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腦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又稱腦溢血,屬于腦卒中的一種。發病年齡多在50—60歲,但30—40 歲的高血壓患者也可發病。在我國,腦出血患者占所有患者的21%—48%,發病后1個月內的病死率達30%—50%,超過30%的存活者遺留有功能缺損。該病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及時的診斷、綜合的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


  腦溢血一般起病較急,發病時間只有數分鐘或數小時,但腦出血還是有其逐步發展演變的過程。在起病初期會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異常情況,即出現一些有預兆的前驅表現。在發生腦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癥狀。


  先兆癥狀出現后的第一年內,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很大,尤其在兩個月內最為危險。一旦出現這些先兆表現,就預示著腦出血即將發生,或已是腦出血的前驅階段。這時如能仔細觀察,就能及時發現異常,并到醫院爭分奪秒地進行治療,從而控制疾病發展,避免嚴重后果。


  常見的腦出血的先兆癥狀有:


  ①突然感到一側身體麻木、無力、活動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穩。

  ②與人交談時突然講不出話來,或吐字含糊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③暫性視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復正常,或出現失明。

  ④突然感到頭暈,周圍景物出現旋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這些表現可以短暫地出現一次,也可以反復出現或逐漸加重。


  如果患者在家中發生腦溢血后,家屬應進行以下緊急救護:


  首先保持鎮靜,讓患者成平臥位,要避免因震動加重病情。為了使患者氣管通暢,可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血液、嘔吐物吸入氣管。


  迅速松解患者衣領和腰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冷時要注意保暖,天熱時要注意降溫;用冷毛巾覆蓋患者頭部,因血管在遇冷時收縮,可減少出血量。


  在將患者送往醫院的途中,車輛應盡量平穩行駛,以減少顛簸震動;此時應將患者頭部稍稍抬高,并隨時注意病情變化。


  有研究發現:腦出血后20—30分鐘即形成血腫,6—7小時后,血腫周圍開始出現血清滲出及腦水腫,隨時間延長,將繼發的心、肺、腎、血氣、電解質平衡等并發癥又進一步加重腦損害。出現惡性循環,危及生命。高血壓腦出血的傳統方法是內科治療,但由于不能在短時間內縮小顱內血腫的體積,因此,無法阻止繼發性腦損傷,療效及愈后不滿意。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傾向于早期或超早期手術。手術能及時清除腦內血腫,減少或解除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使被擠壓移位的部分腦組織及時復位,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環,使繼發性腦水腫、腦缺氧減輕,顱內壓降低,明顯降低了死亡率(3%—51%)提高了生存質量。


  目前,中、重度腦溢血手術治療優于保守治療已成定論,適應癥較統一的觀點如下:


  ●患者清醒,出血量中等至大量的患者通常皮質下、殼核出血>30毫升,丘腦出血>10毫升;

  ●小腦血腫>10毫升,血腫直徑>3厘米,伴有腦干壓迫和伴有腦積水的患者;

  ●中等至大量腦葉出血,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識和神經功能,其后逐漸惡化,應積極手術治療,挽救生命;

  ●年輕患者。隨著CT引導定位及立體定向的發展,采用血腫單純穿刺吸引,血腫破碎吸引以及注藥溶解血腫等方法清除血腫簡單易行,創傷小,不需要全身麻醉即可實施,因此,上面提出的適應證可以放寬。


  總結:如果家里有心腦血管病人,我們大家一定要有知識儲備,要明白及時送醫院的重要性。我父親在去世前幾年,曾經有一天早上就突然的動不不了,并且說話不清楚。當時我媽在家,發現情況不對,馬上電話我。我從單位趕回家一看不對勁,馬上叫救護車送醫院。后醫院診斷為腦梗。因為送醫院及時,父親臨到死都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生活質量還算可以。


  而L網友的母親,當時身邊無子女,自己居住,發現時,已經超過黃金6小時,即使送醫院,也沒有太好的結果,非死即殘。從發病到去世僅2天多的時間,足見其病致死率很高。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