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徐文兵:先知身體,才知世界

徐文兵:先知身體,才知世界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7-28 14:03
【分頁導航】

?

  (社會裹挾著一群人,綁架著一群人,但是大多數都不是能做領頭羊的人,大多數基本上都是跟著走。誰掌握了話語權,誰確立了主流價值觀,大眾就跟著誰走。)


?
  《新周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壽命還是在增長的?


  徐文兵:很多人在和我說這個問題。中醫老在講養生之道,也不否認幾個道家活了一百多歲,但是中國人普遍的壽命就三四十歲。其實這主要是和新生兒的死亡率降低有關系。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人老看生命的“量”的問題——活多少歲,卻沒考慮過生命的“質”的問題——人活得怎么樣。


  《新周刊》:現在的人為什么以妄為常?是在追求生命的“質”,但是恰恰又追求反了。


  徐文兵:生命的“質”體現在哪些方面?不否認人有七情六欲,而且應該得到基本的滿足,但是很多人把“欲”變成了“縱欲”,過度放縱。可以統計一下歷代吃得最好的皇帝,或者那些美食家都是疾病纏身,而且沒有幾個長壽。


  所以養生說“嚼得菜根就行”。沒加調料就是一碗米飯,幾個人吃得很香說明什么?說明人的自身“化”的能力很強,元氣很足。元氣不足了,老靠些調料、色香味刺激,老靠些好像是春藥一樣的東西刺激起情欲,那就不是講的正常的七情六欲了,是在縱欲。縱欲的結果把人的精血提前透支,吃完這個還得追求下一個更新的,就跟人吸毒一樣,吃得沒有那High勁了還得換毒品,吸入不行就得注射,肌注不行就得靜脈。


  《新周刊》:你剛剛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生理上的問題,其實它跟社會的病是一樣的,就是你說的“透支”。


  徐文兵:社會裹挾著一群人,綁架著一群人,但是大多數都不是能做領頭羊的人,大多數基本上都是跟著走。誰掌握了話語權,誰確立了主流價值觀,大眾就跟著誰走。


  《新周刊》:在現代社會,提倡節欲容易,但真做到卻難。


  徐文兵:首先提倡就不對,為什么道家不說提倡?道家講“醫不叩門,道不遠人”。


  《新周刊》:你的厚樸中醫學堂不是干這個嗎?


  徐文兵:厚樸中醫學堂是人家來敲我門,說徐老師我現在有問題了,想請教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道不遠人是給予那些對道有需求的人,她不會主動拉人入伙。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現在很多人是“己所欲,就要施于人”。道家說“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有的人就愿意“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你干嗎要跟人家說節欲的事?


  除非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快透支干凈了,覺得要這么下去腰也直不起來了,眼睛也花了,頭發也掉得沒幾根,就來找我,我告訴他中國古代有傷精傷氣傷神的理論。


  道家從來不說提倡,所以致使它成為不了主流,只能成為一種潛流。也別擔心道家或中醫會斷,它永遠不會斷,它以另一種方式在傳承。傳承的方式就是你有準備好的頭腦,我有一套東西,碰到一起傳承下去。現在很多人在反中醫,很多人不相信中醫,很多人說來吧你給和那些反中醫的人辯論吧,我說“偏見比無知距離真理更遠”,讓一個對某個學科偏執而堅定迷信的人去容納信點別的東西,是不可能的。


  《新周刊》:儒醫、道醫、佛醫怎么區分?


  徐文兵:中醫的本源是“巫”,巫是能溝通天地鬼神,身體感覺能力非常強的人,但是傳到后世逐漸人心渙散沒落,人逐漸退化的,喪失了這種本能。這在《莊子》里有很多論述。秦漢以后“巫”分成了兩支,一支進入了廟宇,成為現在所謂的道教;另一部分入世,就變成了現在的中醫。


  在華佗、張仲景那個年代,包括陶弘景、葛洪、孫思邈這些都是道和醫不分的,融為一體。從唐朝開始就變成儒醫了?道家是講修身的,處于靜的狀態。只有在那個靜的狀態才能開慧,恢復敏銳的感覺能力。儒家是到唐宋的時候把道的東西和佛的東西都拿過去了。全變成了紙面上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沒有修身的功夫,就體會不到經絡體會不到藥性,怎么做醫生?只能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就變成腐儒了。


  現在被推崇的所謂宋明的理學完全就列入八股、僵化的腐儒那條路,中國越被這種東西統治,中國的生命力越弱,所以最后道家隱居山野,中醫也沒落了。中醫沒落不是現在的事,也就是說從唐以后中醫基本上就沒落了,標志就是中醫和道的分離。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