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馬悅凌

客觀地看,從央視報道的三個案例中,馬悅凌偏執狂般的治療手段對三個疑難病例的康復,無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否這些手段可以針對所有案例都有效呢?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的醫學都不是萬能的。那她的這些理論,比如“溫度論”和治療手段,比如生吃泥鰍,注射當歸液,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馬悅凌沒有上過大學。在那個年代上大學遠不像今天這樣容易,畢竟,剛恢復高考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競爭之慘烈程度是今人無法想像的。馬悅凌在談到她為何走上養生之路時,有如下的述說:
初中畢業上了衛校的馬悅凌從小就是個“病秧子”,由于缺鈣還成天摔跤。兩歲半的時候,馬悅凌被傳染了腮腺炎,最后又轉成腎炎,到中學以后才稍微好轉。那時,感冒發燒、流鼻血更成了家常便飯。從小到大體育課基本沒有及格過。
1979年,馬悅凌上了南京第二衛生學校,由于兩眼視力差距很大,她開始經常頭痛。衛校畢業剛到醫院上班一個月,年輕的馬悅凌又遭遇了車禍,昏迷4小時蘇醒后,開始嚴重失眠,劇烈頭痛,記憶力也下降了,一個月前看過的雜志居然當新雜志來看。
由于身體狀況很差,馬悅凌的生活完全被治病填滿了。馬悅凌在省屬醫院工作,那里很多醫生都給她看過病,各種補腦的藥她也吃過,中醫也看過,可是仍然沒有緩解頭痛和記憶力下降的問題。好在馬悅凌的護士工作比較輕松,讓她能夠有時間自己琢磨著給自己治病。她經常試驗各種民間小偏方,在一次次的試驗中慢慢摸索規律,緩解自己的病痛。
顯然,馬悅凌年輕時,身體很差,這嚴重影響到了她的學習和工作,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她為何工作了23年,卻仍然只是一個初級護士了,其中身體差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為了解除自己的病痛,她就開始了無數次的試驗,對,就是在自己身上進行試驗。在一次次失敗后,她終于摸索到了一套適合自己健康之路,而注射當歸和生吃泥鰍等怪招和“溫度論”,就這樣產生了。
可以說,馬悅凌的理論和實踐,基本上是建立在“剪報+試驗”基礎之上的,從中我們也足以見證其偏執狂的性格。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