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養醫現狀不改 遏制藥價成老大難

?
【byb.cn】(摘自:人民網)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提出醫改進入深水區,要推動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醫藥衛生體制,未來四年規劃呼之欲出。
?
醫院藥價虛高再度成為熱議話題。
?
藥價虛高癥結究竟在哪?醫藥分離可行嗎?新醫改能否破解難題?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出席第五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的專家學者。
?
本期嘉賓:廖新波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
?
劉遠立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項目部主任、中國醫院院長雜志社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
何夢喬 上海市醫院綜合評價(評審)中心主任
?
莊一強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
?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牛思遠 陳楓
?
實習生 周馮燦 通訊員 李紹斌
?
1.焦點:藥價虛高誰之責?
?
□藥價虛高的問題根本就不能說是醫院、醫生的問題,因為藥價制定得通過價格制定部門和政策制定部門,醫院和醫生沒有資格給藥定價
?
-醫生雖沒定價權但有處方權,但可以靠開“大處方”牟取回扣。其原因在于體現醫生技術和勞務水平的門診費、手術費定價偏低,而藥價、檢查費偏高
?
廖新波表示,如今百姓“看病貴”的確是因為一部分藥品價格虛高,“但是虛高的問題根本就不能說是醫院、醫生的問題,因為藥價制定得通過價格制定部門和政策制定部門,醫院和醫生沒有資格給藥定價。一是源頭定價偏高,二是流通環節太多,層層加碼。”
?
有人質疑,醫生即便沒有定價權也有處方權,可以給患者開“大處方”,牟取藥品回扣。莊一強認為,這與醫風醫德有關,更由于醫療價格制度畸形。“現在體現醫生技術和勞務水平的門診費、手術費定價偏低,而藥價、檢查費偏高,醫生要靠多開藥、開檢查賺錢。假如醫生都有體面工資收入,還需要在藥價上做文章嗎,可是政府投入不夠啊。”
?
如何才能降低藥價?廖新波認為,對于政府定價的藥品,發改委、物價部門必須認真核定藥品成本,科學定價,在源頭擠掉水分。但他也說,藥品關乎人民健康,有質量、倉儲、流通的合理成本,要分類對待,降價不能“一刀切”,特別是對于很多廉價老藥,政府要合理提價、鼓勵生產。
?
2.焦點:醫藥分開該不該?
?
□砍去醫院15%藥品加成,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和利益鏈條依然繁多。取消加成,只是醫院少了收入,而醫生個人的回扣還是會存在
?
-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還是要加大財政投入,讓醫院恢復公益性。從中央到各省再到各級地市,可考慮按GDP百分比投入
?
如今,公立醫院的“以藥養醫”帶來種種弊端,其藥品加價15%銷售的制度更備受詬病,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新醫改喊了3年的“醫藥分家”,但至今雷聲大雨點小。廖新波表示,“以藥養醫”是國家早年財政緊張、為了補貼醫院而制定的一項臨時性政策,“當時不給錢給政策,現在要砍掉,那么這部分該由誰承擔,這是個需要全盤考慮的問題。”
?
一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若砍去醫院15%藥品加成能否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問題?“藥品流通的弊病和不正之風仍然存在,由于中間環節多,涉及利益的鏈條也多,所以少了一塊也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說白了,取消加成,只是醫院少了收入,而醫生個人的回扣還是會存在。”廖新波說。
?
莊一強認為關鍵還是要加大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讓其恢復公益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從中央到各省再到各級地市,可考慮按GDP的一定百分比來投入。”
3.焦點:公立醫院怎么改?
?
□改變“急救醫療”現狀是重中之重。每年公立醫院欠費達到100億,其中很大部分便是急救醫療欠費,而國家民政等部門每年卻有60億的醫療補助結余,救命錢花不出去
?
-要換一個思考角度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局面,建設更多私立的盈利和非盈利的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非營利性的醫院靠基金支持,也能給民眾提供公益服務
?
3年醫改到盤點時,不少專家認為公立醫院改革仍不夠給力。
?
在大家高聲呼喚加大力度時,何夢喬來了個冷思考,“涉及面這么廣,必須穩步進行,不能急于求成。何夢喬認為,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經濟水平還不足以讓醫院大肆改革,因此不能盲目求速度不求質量。
?
而在劉遠立看來,改變“急救醫療”現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急救醫療主要包括突發重大疾病及傷害,由于事發突然和費用高昂,給患者及家屬造成很大經濟壓力。而每年公立醫院欠費達到100億,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急救醫療欠費,但是也不能讓醫院給買單啊!”
?
他透露了一個數字:國家民政等部門每年有60億的醫療補助結余,“救命錢花不出去,其中有不少是無法確認條件或達不到條件的。”劉遠立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提高醫保覆蓋面,還要溝通好部門間的關系。
?
而莊一強則認為,要換一個思考角度,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局面,建設更多私立的盈利和非盈利的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非營利性的醫院可以靠基金支持,也能給民眾提供公益服務。”
?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何小手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