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于發展中醫藥思想和實踐

?? ? 為了統一對中醫藥的認識,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服務,毛澤東從宏觀上提出了一些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措施,指明了中醫藥發展的路徑。其一,堅持中西醫結合的基本原則。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談過中西醫結合的問題。1944年5月24日,他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說: “我們邊區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銘同志是中醫,還有些人學的是西醫,這兩種醫生歷來就不大講統一戰線。我們大家來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講統一戰線?我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治不好病還有醫術問題,不能因為治不好病就不贊成中醫或者不贊成西醫。能把娃娃養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醫我們獎勵,西醫我們也獎勵。我們提出這樣的口號:這兩種醫生要合作。”建國后毛澤東更加重視中西醫結合的問題。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毛澤東提出“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
是新中國衛生工作的三個基本原則,并且作了“團結新老中西醫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的題詞。同年10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人民衛生工作的正確方向》的社論。社論指出: “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寶貴的經驗。……在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下,中西醫團結合作,是發展我國人民醫學的必要步驟。”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發出關于醫藥界團結互助學習的決定。1952年12月,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進一步確認了毛澤東提出的“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和團結中西醫”三大衛生工作原則。
根據毛澤東的有關思想,1953年至1954年,中南區、華東區和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西康省、陜西省等先后召開中醫代表會議或座談會,著重討論組織和發揮中醫力量、整理中醫學術著作及中醫進修問題。中華醫學會總會也發出加強中醫工作的指示,認為中醫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絕大多數人民的疾病治療掌握在中醫手里,加強中醫工作是一個關系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問題。 1955年12月,中國中醫研究院和中醫研究班宣布成立;1956年,中央召開了西醫學習中醫的衛生廳局長會議,并且決定在上海、北京、廣州和成都各建一所中醫大學。這些措施,對提高中國醫學科學水平起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更準確地闡述了他關于中西醫結合的思想: “就醫學來說,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的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的新醫學。”“要把外國的好東西都學到。比如學醫,細菌學、生物化學、解剖學、病理學,這些都要學。也要把中國的好東西都學到。要重視中國的東西,否則很多研究就沒有對象了。”“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學外國織帽子的方法,要織中國的帽子。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揚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毛澤東的上述思想,在中共八大上得到了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認為:“對于我國過去的和外國的一切有益的文化,必須加以繼承和吸收,并且必須利用現代的科學文化來整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努力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文化。” 后來,毛澤東在艱辛地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又對中西醫結合的問題闡發了許多重要思想,在我國醫藥衛生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二,開展西醫學習中醫運動。毛澤東不僅從衛生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了真正實現中西醫相結合從而取消中西醫界限,創造中國統一的醫學文化的問題,而且他還提出中西醫結合的中心環節,即首先要西醫學習中醫,而不是中醫學習西醫。他認為,西醫學習中醫是光榮的,因為經過學習與提高,就可以把中西醫界限取消,成為中國統一的醫學,以貢獻于世界。對此,毛澤東還對西醫學習中醫、發展和繁榮中醫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要求,如抽調100—200名醫學院校畢業生,集中學習知名中醫的臨床經驗,而且特別強調要抱著虛心的態度去學;再如,各醫院還要有計劃地請中醫來院看病和會診,允許住院病人用中藥。 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給楊尚昆的信中談到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問題, “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個省、市、自治區辦一個70—80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們就有大約2000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可以看出,毛澤東不僅明確地闡述了中國醫學文化發展應走的道路,而且還明確提出了西醫學習中醫的具體實施意見。
經過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和各方面的努力,到1956年前后,西醫學習中醫的潮流逐步形成。據有關資料顯示,1955年底到1956年初,北京、廣州、上海、武漢、成都、天津6大城市先后成立了6個西醫學習中醫的高級學習班,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治療技術。1955年底,在中醫研究院成立的同時,全國第一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開學,從全國調來的76名有經驗的西醫參加了學習。他們脫產兩年半,學習中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8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該班總結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肯定了這一做法,說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并預言“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這一班畢業的學員,后來大都成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經過努力,全國范圍內西醫學習中醫的人數大量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范圍內西醫在職學習中醫的約有3.6萬多人,一些高中級醫藥院校出現了一批認真學習中醫的積極分子,并已有一些一流的西醫專家開始鉆進中醫藥學的偉大寶庫,著手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從而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其三,發掘和整理中醫典籍。毛澤東強調,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首先要重視中醫典籍整理。為此,要組織在理論和經驗上造詣很深的知名老中醫,整理歷代有代表性的中醫典籍,并將他們對中醫理論的認識和臨床寶貴經驗整理傳授。根據這一思想,195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伊始即組織專家整理中醫典籍,并編寫中醫教材9種,成為西醫學習中醫以及進行中醫教育的重要參考書。在此基礎上,1960年,衛生部組織北京、上海、廣州等5所中醫學院,又編寫了《中國醫學史講義》、《醫古文講義》、《中醫診斷學講義》、《中藥學講義》、《中醫方劑學講義》、《中醫內科學講義》、《針灸學講義》、《中醫婦科學講義》、《中醫兒科學講義》等。同時,衛生部還先后以科研任務的形式面向全國進行招標,對中醫古籍進行整理和修訂,使許多古代醫學典籍得以出版,從而為培養全面、系統掌握中醫理論和臨床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提供了方便。
毛澤東提出的一系列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思想,以及對中醫藥工作進行的具體指導,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為新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