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霞掌紋治病書中觀點漏洞百出

?
《王晨霞掌紋診病治病》、《手掌中的健康密碼》等書的作者王晨霞號稱“掌紋診療第一人”,她1978年畢業于南京中醫學院,1986年開始研究掌紋,在云南昆明還有一家云南晨霞掌紋醫學研究所。王晨霞和她的掌紋診病到底有多神?帶著這些疑問,日前,《生命時報》記者來到位于昆明魚翅路的晨霞掌紋醫學研究所。
這是一個四合院,王晨霞的診所位于靠右的一排平房里,墻上掛著她獲得過的獎狀以及她與一些領導人的合影。記者以患者的身份掛了號,找王晨霞看病。在就診過程中,記者發現,與一般中醫不同,她不號脈,只看掌紋。王晨霞先讓學生用數碼相機拍了一張手掌的照片,然后開始看掌紋,她一邊看,一邊開處方:“你脾胃虛弱,吸收差,濕氣重。先吃點藥,拔一拔火罐,過一段時間再來看一次”。她給記者開的藥也不便宜,光是三四瓶大小不等的球狀黑色藥丸(其中有潔白丸、吉祥粉等)和幾包中藥就要500多塊錢。
在診所里,記者和前來看病的幾個患者攀談起來。家住昆明的張女士已經來過一次,她告訴記者,上次來開的藥沒多大作用,這次是來問問大夫。記者發現,這種自制的“潔白丸”、“吉祥粉”等藥,只要是來看病的患者幾乎都會給開。一位姓楊的先生說:“王晨霞開給他的藥叫七十味珍珠丸,聽說是藏藥,35元一粒,一次要買五六粒或十來粒,還要半夜三更起來吃,但吃了以后并沒見有什么效果”。
在該研究所的網站上,記者還看到“實用掌紋診病技術培訓(面授班)”的招生簡章。一學期10天,學費價格按照發達國家、港澳臺地區等四個級別劃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同學要掏1300美金才能接受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的學生學費是3000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同學們還要自備20種學習參考資料,從書名上看,大部分都是王晨霞的“作品”。花這么多錢,能學成什么呢?記者采訪到一位曾參加過面授培訓班的學生趙洪彥(化名)。他說,一個班大概有十來個學生,自始至終王晨霞都沒有親自教課,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看她的教學錄像,一個男老師,好像是王晨霞的親戚,給他們答疑解惑。“我現在在家鄉開小診所,以大內科臨床治療為主,有時也用掌紋給病人看病,但不能拿來確診病。我在學習班的同學,后來很多改行搞足療保健了。”
網絡遠程診斷在云南晨霞掌紋醫學研究所的網站上也赫然醒目。網頁上介紹,通過電子郵箱、QQ號碼,以及MSN等聯系方式,可向該研究所提供患者的手圖資料。每張手圖的網絡遠程診斷費用為30元。而據記者了解,國家衛生部《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所有醫療衛生網站只能提供醫療衛生信息咨詢服務,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
中醫健康科普市場亟須清理
除了掌紋治病外,一段時間以來,《求醫不如求己》、《拍手治百病》等中醫養生保健類圖書絕對算得上是“紅透半邊天”,但這片紅火的景象卻讓中醫專業人士十分擔憂。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些中醫保健與診療方法與中醫基本理論脫節,有的甚至是獵奇和嘩眾取寵。“如中醫強調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在個別書籍或電視節目中,卻出現了片面強調一診代替四診,夸大一診之說,這必然會給中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毫不諱言地說,現在某些媒體上宣講的中醫保健內容混亂不堪。”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程偉稱,很多診斷方法本來就不是主流的,甚至連非主流都算不上,只是掛著中醫的招牌,擾亂著老百姓的視聽。它們這種大肆宣揚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既損害中醫形象,也損害媒體的公信力,老百姓一定不能偏聽偏信,要通過規范檢查來確診病情。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